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黄桷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38页(1549字)

【概况】:

异名 万年青(《生草药性备要》),雀榕(《中国植物图鉴》),黄桷树(《中国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黄葛树的叶。

原植物 黄葛树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or[Ficus saxophila var.sublanceolata Miq.;F.lacorSensu auct.non Buch.-Ham.],又名披针叶黄葛树(《贵州植物志》),山榕(浙江),大叶榕(广东、广西),万年阴(广州),笔管树(广东),尾榕、麻榕(海南),小无花果(贵州)。

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15~26m。

板根延伸至数十米之外,支柱根形成的树干,幼时附生,胸径达3~5m。

叶互生;叶柄长3~5cm;托叶卵形,顶端急尖,长5~10cm;叶片纸质或薄革质,椭圆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5cm,宽4~7.5cm,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7~10对,背面突起,小脉稍明显。榕果无柄,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落叶枝叶腋,球形,直径5~7mm,成熟紫红色,基生小苞片3;雄花、瘿花、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雄花无柄,生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5,披针形,雄蕊1枚,花药广卵形,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片3~4,花柱侧生,短于子房;雌花与瘿花相似,仅花柱长于子房。

瘦果有皱纹,花柱延长。果期全年。(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485页.图96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旷野或山谷林中,常有栽培。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栽培 适生于温暖湿润、土质肥活疏松的自然环境。

用种子育苗繁殖,于晚秋或早春播种。在苗床上以10~15cm开浅沟条播或点播,播后覆薄土,并盖草保湿,出苗后逐渐揭除盖草。育苗期间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分批间苗和追肥,注意浇水保湿,又要防止雨季积水。当苗高1m左右即可出圃造林。春、秋两季均可移栽,按株行距3×4m穴栽。穴深60~70cm,穴的底层须施基肥,然后将土掺混,再栽植幼苗1株。

栽后压紧、浇水,封垵。成活后进行培育管理。

采集 全年可采挖根或根皮,以8~9采者为佳。

【化学】:

含烃类、醇类、甾醇、并含微量28-异岩藻甾醇(28-Isofucosterol)。

参考文献 Indian J Chem 1982;21B(2)∶170

【药性】: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功效 祛风,消肿止痛,续筋骨。

主治 筋骨疼痛,迎风流泪,皮肤瘙痒。 ①《生草药性备要》:“除骨内风,又能续骨。” ②《草木便方》:“贴臁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岭南采药录》:“续骨:大榕叶(即黄桷叶)捣敷。”

食疗 《生草药性备要》:“治远年骨痛:取大榕叶蒸醋,送饭常食。”

上一篇:黄梢蛇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