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野牡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292页(1775字)

【概况】:

异名 山石榴(台湾),大金香炉、古稔(广东),豹牙兰(云南),地茄(《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 为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的全株

原植物 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M.septemnervium Lour.)

形态 灌木,高0.5~1.5m,分枝多;茎钝四棱形或近圆柱形,密被紧贴的鳞片状糙伏毛,毛扁平边缘流苏状。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顶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近圆形,长4~10cm,宽2~6cm,全缘,7基出脉,两面被毛;叶柄长5~15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

伞房花序生于分枝顶端,近头状,有花3~5朵,稀单生,基部具叶状总苞2;苞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梗长3~20m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花萼长约2.2cm,密被鳞片状糙伏毛及长柔毛,裂片卵形,与萼管近等长;花瓣玫瑰红色或粉红色,倒卵形,长3~4cm,顶端圆形,密被缘毛;雄蕊长者药隔基部伸长,弯曲,末端2深裂,短者药隔不伸延,药室基部具1对小瘤;子房半下位,密被糙伏毛,顶端具1圈刚毛。

蒴果坛状球形,长1~1.5cm,直径8~12mm。

花期5~7月,果期10~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03页.图373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m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灌丛中,是酸性土常见的植物。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 酸、涩,凉。

①《陆川本草》:“寒,涩、微酸。”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甘、酸、涩,平。” ③《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涩,性凉。” ④《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微温。” ⑤《四川中药志》:“性凉,味酸、涩。”

功效 活血消肿,收敛止血,消热解毒,消食止痢。

主治 跌打损伤。痈肿疔毒,乳汁不行。

①《陆川本草》:“叶,治刀伤,止血。” ②《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血丝虫病。”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根:消化不浪,肠炎,痢疾,肝炎,衄血,便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叶: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④《四川中药志》:“治月瘕痛,癥瘕吐血,跌打损伤及肠痈。” ⑤《福建民间草药》:“治痈肿疔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野牡丹流浸膏(《四川中药志》)治宫颈炎、阴道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煮,制成流浸膏状、加入防腐剂,涂患部,每隔日1次,7~10日为1疗程。

②野牡丹冲剂(《四川中药志》)治老年慢性气管炎:野牡丹全草5000g,水煎3次,浓缩成膏后制成冲剂80包,每次三分之一包,日服3次。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膝盖肿痛:野牡丹24g,忍冬藤9g,水煎服,日2次。”

单方应用 ①《福建中草药》:“治痈肿:鲜野牡丹叶30~60g,水煎服,渣捣烂外敷。”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外伤出血:野牡丹叶适量研粉撒敷伤处。” ③《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解木薯中毒:猪毑稔叶或根60~90g,煎服。”

食疗 ①《福建药物志》:“治跌打损伤:野牡丹30g,金樱子根15g,瘦猪肉适量,加红糖、酒炖服。”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乳汁不通:野牡丹30g,猪瘦肉120g,酌加酒炖服。” ③《福建民间草药》:“治头疔:野牡丹18g,和猪肉炖服。”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耳痈:野牡丹30g,猪耳1个,水煎服。” ⑤《四川常用中草药》:“治妇女小腹包块,劳伤吐血,肠痈:野牡丹15~30g,炖猪肉服,或水煎服。”

上一篇:野杜仲 下一篇:野牡丹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