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293页(1196字)
【概况】:
异名 亮叶乌蕨、栗柄金粉蕨、金花草、孔雀尾(《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栗柄金粉蕨的全草。
原植物 栗柄金粉蕨Onychium japonicum(Thunb.)Kuntze var.lucidum(D.Don)Christ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80cm。
根茎长而横走,密被卵状披针形棕色鳞片。
叶远生;叶柄粗壮,棕色至深棕色;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近三角形,长16~26cm,宽6~14cm,四回羽状分裂;一回羽片8~15对,互生,狭卵形;二回羽片8~12对,互生,椭圆形或倒卵形;三回羽片3~4对,椭圆形或倒卵形;末回裂片2~3对,互生,倒披针形或倒卵形;叶脉分叉,不育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能育末回裂片为羽状脉并具边缘。
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白色,膜质,长圆形至短线形。
生境与分布 旱生于林下或灌丛。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
。【药性】:
性味 ①《陆川本草》:“苦,寒。叶:微甘。”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功效 解毒镇痛,清热利湿,收敛止血。
主治 ①《陆川本草》:“治下痢赤白,刀伤出血。”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咳嗽,腮腺炎,扁桃体炎,乳腺炎,肠炎,痢疾,跌打损伤,肠炎,外伤出血,狂犬咬伤。” ③《新华本草纲要》:“食物、农药、药物及有毒植物等中毒,感冒高热,肠炎,黄疸,痢疾,咳血,血尿,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伤疮毒,外伤出血,烫火伤。” ④《广西中药志》:“治吐血,咳血,便血,尿血,黄疸,胃痛,外治汤火伤,疥疮。” ⑤《福建中草药》:“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治风热感冒,疔疮。
” ⑥《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毒消炎,去腐生肌。治急性胃肠炎,可解野山薯毒、木薯毒、砷中毒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大剂120~240g)。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虚寒证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解野山薯、木薯、砷中毒:栗柄金粉蕨30g。水煎服。” ②《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感冒:栗柄金粉蕨15g,水煎服。” ③《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外伤:栗柄金粉蕨晒干,研粉,加水调敷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