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511页(3216字)
【概况】:
基源 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
原动物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马鹿Cervus elaphus L.
余项参见“鹿茸”条。
【生药】:
采集 分砍角和退角两种。
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采收。花鹿角(梅花鹿角)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北京。马鹿角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也产。
鉴别 花鹿角分枝状,三岔或千岔,长30~50cm,左右两枝对称,主枝稍向后弯曲,直径2.5~4.5cm,分枝向两旁伸张,枝端渐细,基部有盘状突起,习称“珍珠盘”;表面黄棕色,枝端渐浅黄白色,无毛,有光泽,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有纵棱。质硬,断面周围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细蜂窝状小孔。气无,味微咸。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具光泽者为佳。
马鹿角形与花鹿角相似,每枝多为3~6岔,全长50~60cm,直径约3~6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骨钉不显着,基部有珍珠盘。质坚硬,断面外围白色层极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红色,具粗蜂窝状孔。气无,味微咸。均以粗状、坚实、无枯朽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鹿角中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每100g驼鹿角含氨基酸28.28g,100g马鹿角含氨基酸30.76g,其中均检出有如下18种氨基酸:Asp、Thr、Ser、Glu、Gly、Ala、Cys、Val、Met、Ileu、Leu、Tyr、Phe、Lys、His、Arg、Pro、Try,一般地,鹿角最外层含氨基酸总量较高;另外均检出含如下22种无机元素:Al、Fe、Ca、Mg、B、Ba、Be、Cd、Co、Cu、Cr、In、La、Mn、Mo、Ni、P、Pb、Sr、Ti、V、Zn,其中有14种在驼鹿角中含量高于或等于马鹿角[1,2]。最近有人从具单胺氧化酶抑制治性的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PA)中分离出6-氧嘌呤、尿嘧啶、尿素和肌酸酐[3]。
参考文献 [1] 中成药 1988;(7):34 [2] 中药材 1990;13(10)∶13 [3]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11(1)∶56
。【药性】:性味 咸,温。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益肾补虚,强筋健骨,下乳。
主治 疮疡肿毒,瘀血作痛,乳汁不下,乳房胀痛,虚损内伤,腰膝酸痛。《全国中草药汇编》:“肾虚,腰脊疼痛,瘀血作痛,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②配黄精、熟地、菟丝子、女贞子,治梦遗滑精,崩漏带下。 ③配牡蛎、海藻、昆布、黄药子,治瘰疬成串,乳房癖块。 ④配皂角刺、漏芦、蒲公英、金银花,治乳腺炎、乳痈。 ⑤配红花、赤芍、丹参、乳香、没药,治跌伤瘀血,筋骨疼痛。
⑥配漏芦、路路通、王不留行,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 ⑦配金银花、黄芩、黄连、虎杖,治疮疡肿毒,溃疡久不愈合。 ⑧配五加皮、木瓜、独活,治关节筋骨疼痛。
方选和验方 ①鹿角丸(《济生方》)治骨虚极,面肿黑,脊痛不能久立,发落齿槁:鹿角60g,川牛膝(去芦,酒浸,焙)45g。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空心盐汤下。
②鹿角秋石丸(《医略六书》)治溺血久不止,脉细数:鹿角(烧灰)250g,秋石(煅灰)30g。同为末,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9g,乌梅汤下。 ③龟鹿膏(《兰台轨范》)治气血不足,诸虚百损:鹿角5000g,龟板2500g,枸杞子900g,人参450g。
同熬成膏,每服5g,渐加至9g,温酒下。 ④龟鹿二仙胶(《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骨蒸梦遗,精神萎糜:鹿角、龟板各等份。
将2物洗净,煎7昼夜,加入黄酒、冰糖适量熬成胶。每服9g,黄酒炖服。
⑤杜煎鹿角胶(《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四肢酸痛,头晕眼花,崩漏遗精:鹿角1500g,黄精、熟地各250g,枸杞子、天门冬、麦冬、樱子各125g,牛膝、楮实子、菟丝子、桂圆肉各60g。上药用水煎熬,去渣收胶,切成方块。每服10~15g,温酒化服。 ⑥化坚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瘰疬,鼠疮,乳核,以及一切疮疖初起的红肿坚硬,疼痛不止:生鹿角、生灵脂、生大戟、生甘遂、生牡蛎、生芥子、生姜各90g,夏枯草、昆布、海藻各180g。
上药用香油炸枯,去渣滤净,炼至滴水成珠,再入章丹2700g搅匀成膏,再兑入雄黄粉、肉桂粉、信石粉各90g,麝香9g搅匀,摊成膏药,贴患处。 ⑦浙江中医杂志 1983;(2):“治急性乳腺炎:鹿角片、皂角刺、生甘草各12g,金银花90g。加水,并入白酒50ml,煎40~50分种,每日服1剂,分2次服。” ⑧广西中医药 1983;(1):“治急性乳腺炎初起,局部红肿疼痛:老鹿角12g,夏枯草10g。每日1剂,水煎2次,每煎50分钟,分2次服。” ⑨浙江中医杂志 1984;(1):“治急性乳腺炎初起未化脓期:鹿角片、柴胡、蒲公英、生甘草各15g,赤芍30g。每日1剂,水煎取汁,兑入白酒适量内服,药后覆被卧床休息半小时,取微汗出为度,一般连服3~4剂可愈。
” ⑩吉林中医药 1991;(2):“治雷诺氏症:鹿角、桂枝、人参、当归、丹参各15g,炙附子、干姜、炙甘草、红花、官桂各10g,胡桃肉20g,熟地30g。水煎服,1日1剂,服15~30g有效。” ⑾龟鹿二仙汤(福建中医药 1995;(3))治阳痿:龟板胶20g、鹿角胶20g(溶化冲服),淫羊藿30g、杜仲10g,枸杞子10g,夜交藤30g。
水煎服,每日1剂。
单方应用 ①《补缺肘后方》:“治奶发,诸痈疽发背,鹿角(烧灰),捣为末,以苦酒调涂之。” ②《医林集要》:“治下注脚疮:鹿角,烧存性,加入轻粉同研匀,油调搽之。” ③《产乳集验方》:“治胞衣不下:鹿角屑1g为末,姜汤调服。” ④《纲目》:“治筋骨疼痛:鹿角,烧存性,研,每服3g,酒下,日2服。” ⑤《妇人良方》:“治妇人白浊:鹿角屑,炒黄,研,每服6g,酒下。” ⑥《千金方》:“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研末,每服2~3g,日2服。”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腰脊酸痛,瘀血肿胀,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疮疡肿毒:鹿角适量,锉研为细末,亦可装于胶囊中,每服3~9g。”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熟用益肾补虚,强精活血。炼霜熬膏,则专用于滋补矣。”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鹿角,生角则味咸气温,惟散热,行血消肿,辟恶气而已。咸能入血软坚,温能通行散邪,故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及留血在阴中,少腹血结痛,折伤恶血等证也。肝肾虚,则为腰脊痛,咸温入肾补肝,故主腰脊痛。
气属阳,补阳故又能益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