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46页(4973字)
【概况】:
异名 青矾(《唐本草》),皂荚矾(刘禹锡《传信方》),皂矾(《纲目》)。
基源 绿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
原矿物 绿矾一般指水绿矾(Melanteritum)或人工制成的化学制品Green vitriol。
历史 最早记载绿矾的文献是《日华子本草》。李时珍释其名谓:“绿矾可以染皂色,故谓之皂矾。”苏颂谓:“绿矾……初生皆石也,煎炼乃成。其形似朴消而绿色,取置铁板上,聚炭烧之,矾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是真也。
汁尽,则色如黄丹。”表明绿矾是矿物,遇热出现结晶水,颜色亦起了变化,硫酸亚铁可能变为硫酸铁。苏恭云:“绿矾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色,人以为石胆。出瓜州(今甘肃敦煌、安西县一带)者良。”又一次表明古代绿矾是天然产出的。李时珍谓:“绿矾……状如焰消。其中拣出深青莹净者,即为青矾。”从以上古代本草所述产地、产状、形状、性质、颜色等与现今天然矿物水绿矾一致。但现今绿矾多为化学制品。
形态 水绿矾属于单斜晶系。单晶体呈等轴状或长柱状,有时呈假菱面体形。但不多见。
集合体通常为纤维状、钟乳状或粉末状等。淡绿至蓝绿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
透明至微透明。性脆,硬度2。密度1.89g/cm3。
断口贝壳状。
产状 水绿矾是含铁硫化物风化的产物。是硫酸铁溶液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结晶而成。它不出现于硫化物矿床氧化带的上部,而是存在于氧化带下部半分解黄铁矿矿石的裂隙中。
亦常见于煤矿层的粘土矿物质中。
产地 山东、湖南、江西、甘肃、陕西、河南、浙江。
。【生药】:采集 采得后,除去杂石和泥沙。
鉴别
性状 绿矾为规则小块状或粒状,一般直径0.2~1.5cm。浅绿色、绿色,级少数为蓝绿色;条痕白色。
透明至微透明。
表面粗糙,不平坦,有光泽。
质硬脆,指甲可刻划成痕;易砸碎,断面呈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先涩而后甜。
露置空气中日久,表层易变成淡黄棕色或成为土黄色细砂粒状。
理化 ①绿矾易溶于水。
②取绿矾约1g,置闭口试管中,灼烧,管壁有水生成;并散发二氧化硫臭气。 ③取绿矾约0.5g,加水约5ml,使溶解,滤过。
1)取滤液1ml,加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2)取滤液1ml,加氯化钡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加工炮制 常用绿矾(皂矾)和煅绿矾两种。 ①绿矾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 ②煅绿矾 取净绿矾打碎,置敞锅或砂罐内,用武火加热,煅至结晶水尽,干透;取出,放凉,研粉备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变色,防潮。
。【化学】:天然矿物水绿矾主含含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其中含FeO25.84%,SO328.8%,H2O45.36%。
并常含Cu、Ni、Mg、Mn、Zn等。化学制品主含硫酸亚铁(FeSO4·7H2O),据测定含硫酸亚铁为93.66%~94.95%;如果氧化部分变为淡黄棕色者,含硫酸亚铁显着降低。
参考文献 结晶学与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78∶382
。【药理】:皂矾内服在胃中水解生成Fe++(亚铁离子),至肠中即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入,大部分进入血液循环。
小部分被肠粘膜细胞氧化成Fe(三价铁离子),并与粘膜内去铁铁蛋白结合成为铁蛋白而滞留其中。而进入血液的Fe,立刻被氧化成Fe,并与血浆中的β1球蛋白即转铁蛋白结合,成为血浆铁。血浆铁以转铁蛋白为载体,运转到机体各贮铁组织,并供骨髓造血使用。对于缺铁性贫血,疗效良好。
一般治疗后第10~14天网织红细胞上升出现高峰,贫血越重,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33
。【药性】:性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本草品汇精要》:“味酸,性寒。” ③《本草再新》:“味酸而涩,性凉。”
归经 ①《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效 除湿,解毒,敛疮,止血,补血。
主治 黄肿胀满,疳积久痢,肠风便血,血虚萎黄,湿疮疥癣,喉痹口疮,烂弦风眼。
①《唐本草》:“疗疳及诸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喉痹,蚛牙,口疮及恶疮,疥癣;酿鲫鱼烧灰和服,疗肠风泻血。” ③《纲目》:“消积滞,燥脾湿,化痰涎,除胀满黄肿,疟利,风眼,口齿诸病。” ④《医学入门》:“治甲疽肿痛出水。”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黄疸,贫血,胃肠出血;外用治湿疹,疥癣,口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4.5g。
外用:研末散或调敷,或为溶液涂洗。
使用注意 多服能引起呕吐腹痛,胃弱者慎服。 ①《纲目》:“畏醋。” ②《本草经疏》:“令人作泻,胃弱人不宜多用。”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①配苍术、六神曲,治皮肤萎黄,四肢肿胀。
②配龙骨、赤石脂、黄连,治痢下赤白,肠滑不止。 ③配槐花、、附子、麻仁,治肠风下血,内外诸痔。 ④配乳香、没药、银花、丹参,治瘀血流注,肿胀疼痛。
⑤配使君子、川楝根皮,治蛔虫病。
方选和验方 ①绿矾丸(《医学正传》)治黄肿病:绿矾(姜汁炒白)、针砂(醋炒红包)各125g,五倍子(炒黑)、神曲(微炒至黄色)各250g。同研为末,生姜汁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70丸,温酒下,不能饮酒者米饮下亦可。应忌食荞麦面类食品方效。 ②绿矾丸(《太平圣惠方》)治肠风下血,面色萎黄,下部肿痛,肛门有鼠奶状物:绿矾(烧、研)120g,白盐(烧、研)、硫黄(烧研)、附子(研末)各30g。
同研为细末,用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食前服,生地黄煮汁送服。 ③绿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治小儿疳疾有虫,爱食泥土:绿矾为末,猪胆汁适量。2味同作丸如绿豆大,每服5~7丸,米饮下。
④绿矾丸(《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赤白带下:绿矾(烧赤)、釜底墨、乌贼骨(炙黄)各30g,同研细末,以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服15丸,盐酒下,每日服3次。 ⑤绿白散(《圣济总录》)治赤白痢,肠滑不止:绿矾、白矾、石灰、铅丹(4味同入罐内,烧通赤,侯冷研细)、龙骨、赤石脂、缩砂仁各15g。同研为末,和匀,每服3g,小儿服1~2g,米饮下。
⑥《医方摘要》:“治趾甲内生疮,恶肉突出,久不愈:绿矾30g,雄黄6g,硫黄、乳香、没药各3g。调匀外涂。” ⑦《良方汇录》:“治疥疮:绿矾、花椒各1文,冰片、樟脑各7文。上药用鸡蛋1枚,去黄存白,将药纳壳中,同煅成灰。
疮湿者干掺,干者菜油调敷。” ⑧《普济方》:“治白秃头疮:绿矾、楝树子等份烧研外搽。” ⑨绿雄散(《万氏家抄方》)治喉疮:雄黄2g,绿矾1g,硼砂(煅)少许,同研为末吹喉。 ⑩《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钩虫病:绿矾250g,米醋、黑豆各125g。煅研为细末,用米饭捣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次服2~3g,儿童酌减,早晚各服1次,连服5~10天,休息数天后再服。以10~20天为1疗程。
” ⑾伐木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胸腹胀满,面色萎黄,势欲成臌:绿矾(煅)125g,苍术(米泔水浸晒干)250g,黄酒、麸皮各15g。
同研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9g,日3服,开水下。 ⑿三丰伐木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皮肤萎黄,四肢肿胀:绿矾(醋煅)60g,茅苍术125g,六神曲15g。同研为末,醋调米糊为丸。
每服6~9g,陈醋或米汤送下。 ⒀黄病绛矾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湿热黄胖,腹胀肠红,食积痞块,腿足浮肿,小便不利:绿矾(炖透)180g,川厚朴、炒苍术各90g,广陈皮60g,生甘草30g。
同研为细末,加大枣肉捣烂和丸。
每服9g,米饮下。 ⒁江苏中医 1964;(5):“治甲癣:绿矾白附子、黄丹、独活、白鲜皮、红花、蛇床子、轻粉、花粉、山栀子、川乌、草乌、花椒、木通、甘松各6g,羌活3g,狼毒、地骨皮、透骨草、生半夏、木贼、艾叶各9g,硫黄15g,大皂角(煨)60g,料江面(煨)4个。水煎熏洗,上药可用3次。
”
单方应用 ①《外台秘要》:“治甲疽:绿矾150g。烂至汁尽,为末。先以盐汤洗疮拭干,用散敷疮上,以软帛包之。每日更换1次,有脓则洗使净,再敷药粉。
” ②《绛囊撮要》:“治舌硬肿:绿矾置于新瓦上煅红,放地上透凉,研细,将牙撬开,搽舌上。” ③《永类钤方》:“治烂弦风眼:绿矾,火煅出毒,研细,泡汤澄清点洗。” ④《杨诚经验方》:“治汤火灼伤:皂矾和凉水浇之。” ⑤《仁斋直指方》:“治狐臭:绿矾半生半煅研为细末。每用2g,加轻粉少许,生姜汁调搽之。
”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钩虫病引起贫血:绿矾30g。加黑豆适量同研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15g,日服2次,姜汤送服。” ⑦《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治钩虫病初期感染:绿矾研末,擦患处。”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绿矾,酸涌涩收,燥湿解毒,化涎之功,与白矾同而力差缓。按《张三丰仙传方》载伐木丸云,治脾土衰弱,肝木气盛,肝乘脾土,病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服此能助土益元。用苍术二斤,米泔水浸二宿,同黄酒面曲四两,炒赤色,皂矾一斤,醋拌晒干,入瓶火煅。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米汤任下,日二、三服。时珍尝以此方加平胃散,治中满腹胀,果有效验。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即能入血分伐木,又能燥湿化涎,利小便,消食积,故胀满、黄肿、疟疾、疳疾方往往用之。其源则自张仲景用矾石、消石治女劳黄疸方中变化而来。”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绿矾,《本经》主喉痹者,酸涌化涎之功也。蚛牙口疮,恶疮疥癣者,燥湿除热解毒之功也。
然而诸治之外,又善消积滞,凡腹中坚,肉积,诸药不能化者,以矾红同健脾消食药为丸,投之辄消。
” ③苏颂等《本草图经》:“矾石,生河西山谷及陇西武都石门,今白矾则晋州慈州无为军,绿矾则隰州温泉县,池州铜陵县,并煎矾处出焉。初生皆石也,采得碎之,煎炼乃成。绿矾形似朴消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针者是真也。
又有皂荚矾入药亦可,或云即绿矾也。《传信方》治喉痹用之。
” ④张璐《本经逢原》:“皂矾,专除垢腻,同苍术、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满,或黄肿如土色,甚效。盖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积,其效最速。
《金匮》治女带黑疸,消石矾石丸,专取皂矾以破瘀积之血,缘其未经注明,尝有误用白矾涩收,殊昧此理。” ⑤程鸾池《医林纂要》:“矾红,功亦略同白矾。色赤入心入血分,治诸血病,从容平缓而有奇功。尤消水肿血肿,治劳疸,合苍术及神曲用之,治中满鼓胀,胜于鸡矢醴及他攻破之药。又能敛气,且不必忌盐,盖平肝即以和脾,神心即以生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