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斑叶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60页(1927字)

【概况】:

异名 银线盆(《峨眉药用植物》),九层盖、野洋参(《贵州民间药物》),小将军(《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小叶青、麻叶青、竹叶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滴水珠(江西《草药手册》)。

基源 为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及小斑叶兰的全草。斑叶兰属约有近100种,中国产约30种,约有3种供药用。

原植物 斑叶兰Goodyera schlechtendahana Reichb.f.,又名大斑叶兰(《中药大辞典》),偏花斑叶兰(《海南植物志》)。

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L.)R.Br.

形态 斑叶兰为多年生草本,高10~25cm,具长的匍匐根状茎。

叶基生或在茎下部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5cm,宽1.3~2.3cm,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或一侧边缘有极小的齿,表面深绿色,有灰白色斑纹,叶柄长1~2cm,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长3~6cm,有花数朵至20多朵,常偏向一侧,花序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7~9mm,宽2~3mm,背面与边缘均被毛;花小,白色;萼片离生,背面被毛,卵状披针形,长8~10mm,顶端钝,中萼片与花瓣靠合成盔;两侧花瓣宽倒披针形,长约9mm,宽约2.5mm,唇瓣卵形,基部内陷成半圆形囊状,里面有毛;蕊柱长约为萼片长的3/5,与唇瓣分离,柱头大,位于蕊喙下方,花药着生在蕊喙背面,蕊喙较长,2深裂;子房被毛,连花梗长8mm。花期9~12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59页.图8147)

生境与分布 生于中低海拔的山坡或山谷林下阴湿处。

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日本也有。

小斑叶兰株高15~25cm。

茎直立,被白色腺毛,具3~5片鞘状鳞片及数片基生叶。叶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下面灰绿色,上面有白色条纹和褐色斑点。

总状花序呈穗状,花序轴有腺毛;苞片披针形,稍短于花,先端长渐尖;花小,淡绿色或苍白色;中萼片外面被腺毛,长约3mm,与花瓣靠合成盔,或有时顶端分离;侧萼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略比盔长,外面多少被腺毛;唇瓣长约3.5mm,舟状,基部凹陷而呈囊状,内面具毛,先端钝并多少内弯;蕊喙直立,2裂,裂片长可达1.5mm;子房扭转,疏被腺毛,几无柄。花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58页.图8146)。

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林下阴湿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及西南地区;日本、原苏联西伯利亚、欧洲和北美也有。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 甘,温。

《西藏常用中草药》:“甘、辛,温。”

功效 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消炎退肿,补虚,活血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 ①《新华本草纲要》:“治毒咬伤,痈疖疮毒,肺病咳嗽,咯血,支气管炎,骨节疼痛,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神经衰弱,阳痿。” ②《峨眉药用植物》:“浸酒服,治跌打损伤。”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肺病咳嗽,气管炎。”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治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30~60g;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斑叶兰3~6g,牡蒿叶6g,土细辛3g,金银花9~12g。水煎服,每日3次,饭前服。”

单方应用 ①《湖南药物志》:“治肺劳咳嗽:斑叶兰30g,白糖30g。水煎睡前服。” ②《湖南药物志》:“治尿血:斑叶兰全草30~60g。水煎服。” ③《湖南药物志》:“治毒蛇咬伤:斑叶兰全草捣烂外敷。”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支气管炎:鲜斑叶兰3~6g。水煎服。

” ⑤《贵州民间药物》:“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

食疗 《浙江民间药用草药》:“治肺病咳嗽:斑叶兰15g,炖肉吃。”

上一篇:斑飞蜥 下一篇:斑叶兰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