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散血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695页(1311字)

【概况】:

异名 凤丫草(《植物名实图考》),金丝草、眼草(《全国中草药汇编》,眉风草(《贵州草药》),大叶凤尾巴草(《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基源 为裸子蕨科凤丫蕨属植物凤丫蕨的根状茎及全草。

原植物 凤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Thunb.)Diels(Hemionitis japonica Thunb.),又名角草(广西)。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有凤丫草,云:“凤丫草,生庐山,横根黑圆多须,紫茎似藤,而叶长大,对生,盖即大蕨之类。”其所述特徵不甚确切,但所附之图与本种相符。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80~120cm,根状茎长而横走,细柱状,被淡褐色鳞片。叶远生;叶柄长50~60cm,黄棕色,基部疏被鳞片;叶纸质,下部二回羽状,上部一回羽状,叶片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长50~70cm,宽20~30cm,羽片线状椭圆形或狭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密浅锯齿,基部宽楔形,侧脉斜向平行,在主脉两侧各形成2~3行网眼。

孢子囊群沿叶脉着生,无囊群盖。(图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142页.图119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阴蔽地、沟谷林边或岩石草丛阴湿处。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药性】:

性味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②《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及全草:味甘,性凉。” ③《贵州草药》:“味微辛,性寒。”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止咳,强筋骨。

主治 根茎:目赤肿痛,眉棱骨痛,风湿关节痛,闭经。全草:乳痈,肿毒。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瘀血腹痛,经闭,目赤肿痛,肿毒初起,乳腺炎。”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风湿骨痛,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目赤红肿,肿毒初起,咳喘,咳血,经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乳痈:凤丫蕨全草、通草各适量,水煎冲酒服。” ②《贵州草药》:“治风湿关节痛:眉凤草根茎、凤尾草根各30g。泡酒服。”

单方应用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目赤肿痛:凤丫蕨根30g(鲜用,去鳞毛),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各种肿毒初起:凤丫蕨全草水煎,冲甜酒服。” ③《贵州草药》:“治眉毛风(眉棱骨痛):“眉风草根茎磨酒或水,外搽,1日多次。” ④《贵州草药》:“治咳血:眉风草根茎30g,煨水服。”

上一篇:散记续编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