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普洱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010页(1480字)

【概况】:

异名 大叶茶、茶叶(云南),人头茶(《纲目拾遗》),普雨茶(《物理小识》)。

基源 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普洱茶的叶片。

原植物 普洱茶Camelia sinensis(L.)O.Kuntze var.assamica(Mast.)Kitamura(Thea assamica Mast.)

历史 本品首载于《纲目拾遗》:“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又:“普洱茶大者5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有伪作者名川茶,其饼不坚,色赤黄,不如普洱茶清香独绝也……。”引《云南志》:“普洱茶在车里军民宣慰同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引《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面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云即为本品。

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m。叶薄革质,宽椭圆形,长7~16cm,宽2.8~5.5cm,渐尖,基部楔形,有细锯齿。花白色,单生于叶腋;萼片5,无毛;花瓣7~9;雄蕊多数;子房3~5室,花柱3裂。

蒴果扁圆形,呈褐色,直径3~4cm;种子近球形,褐色,直径约15mm。花期9~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5054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中国华南至云南、贵州。

【化学】:

茶的挥发油中含茶螺酮和2-羟基-2,6,6,-三甲基-环己二烯-1-醋酸内酯(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diene-1-acetic acid lacton)、余项参考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se项下。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5

【药性】:

性味 苦、涩,寒。

①《纲目拾遗》:“苦、涩。” ②《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胃二经。”

功效 消肉食,逐风痰,泻热,解毒,生津,止渴。

主治 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 ①《本经逢原》:“消食,辟瘴,止痢。” ②《纲目拾遗》:“鲜油腻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又:“普洱茶膏,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③《本草再新》:“治肝胆之浮热,泻肺胃之虚火,生津止渴。” ④《随息居饮食谱》:“善吐风痰,消肉食,凡暑秽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证初起,饮之辄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使用注意 《纲目拾遗》:“虚人禁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百草镜》:“治闷瘄:茄梗(伏月采,风干),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6g,水煎服,少顷尽出。”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疲多眠,头痛,目昏,小便不利,解酒毒:普洱茶3~6g,水煎服。”

上一篇:阔叶箬竹 下一篇:普济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