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1597页(1420字)
【概况】:
异名 石鲮(《临海异物志》),龙鲤(郭璞《江赋》),鳞鲤(《本草图经》),石鲮鱼(《纲目》)。
鲮鲤、陵鲤、钱鲤甲(《中国药用动物志》),穿山甲(《药材学》)。
基源 为鲮鲤科穿山甲属动物鲮鲤,药用其肉或全体。
原动物 鲮鲤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余项参见“穿山甲”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遇着时撒泥沙于其身上,或使猎犬到洞穴中寻找。鲮鲤见狗或被撒上泥砂,即蜷缩成团,此时极易捕捉。
【化学】:
生穿山甲煎出物含量0.003%,烫穿山甲煎生物含量0.0139%,砂烫醋淬穿山甲煎出物含量o.0132%。
鳞片含大量角蛋白,多种氨基酸。
睾丸腺的脂类含量高,其中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脂。尚含糖类。间质细胞(Leydig’s cell)含琥珀酸脱氢酶,3β-羟甾脱氢酶、睾(甾)酮17β-羟甾脱氢酶(Testosterone 17β-hydroxy steroid dehydrogenase)[1~3]。
自穿山甲中分离得到L-丝-L酪环二肽[Cyclo-(L-seryl-L-tyrosyl)]和D-丝-L-酪环二肽[Cyelo-(D-seryl-L-tyrosyl)],还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和碳原子娄为26和29的二个脂肪族酰胺。穿山甲尚含18种微量元素,其水溶液中含16种游离氨基酸[4]。
参考文献 [1] 邓明鲁,高士贤.中国动物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423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661 [3]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428 [4] 药学学报.1988;23(8)∶588
。【药性】:性味 甘、涩,温,有毒。
功效 穿山甲:消肿化脓,搜风活络,通经下乳。肉:滋阴,清热解毒。
主治 穿山甲:痈疽疮肿,风寒涩痹,经闭,乳汁不通,止血等症。肉:久病体虚,瘰疬等症。
《医林纂要》:“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
用法用量 穿山甲:4~9g;肉100~15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串雅内编》:“治大麻风:活鲮鲤1个,拣最大者。用生桐油500g(小者桐油250g),先用雄黄末3g,没药末2g,黄柏末30g,共搅入生桐油使匀。将鲮鲤架起,下用炭火熏灼,使其口渴,即能张口,然后将药末和油灌入口内,不吃再烘,以油吃完为度,再加大火,将鲮鲤炙酥,研为细末。
另加百草霜30g,共研细,入瓷瓶内,封紧不可泄气。每用15g,以烧酒调服,上用棉被重盖卧1时许,候满身汗出,隔1日再如法服15g。
复后7~8日,身面如蛇壳脱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