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三卷

黑阳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903页(1163字)

【概况】:

异名 黑元参(《滇南本草》),白紫草、舌头菜(《云南中草药》),舌草(云南)。

基源 为紫草科滇南紫草属滇紫草的根。滇紫草属1种,特产于中国云南。

原植物 滇紫草Antiotrema dunnianum(Diels)Hand.-Mazz.,又名长蕊斑种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9~30cm,全株被开展的短柔毛。根肥大,圆柱形,外皮褐色。茎直立,1~2条,上部分枝。

基生叶丛生,长椭圆状匙形或狭椭圆形,长3.5~18.5cm,宽1~5cm,顶端钝,基部渐狭成柄,全缘,两面被糙伏毛,以背面较密;茎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不及1cm。圆锥花序顶生,有少数或多数分枝,分枝长1~9cm,无苞片;花细小;花梗长2~3mm,稍下弯;花萼钟形,5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有开展的短柔毛;花冠蓝色,花冠管漏斗状,长约4.5mm,在筒中部有5个梯形的附属物,上部5裂,裂片圆形,长约2mm;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而略伸出于筒外。子房4裂。小坚果4枚,半圆球形或肾形,长约2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72页.图5097)

生境与分布 生于1950~2500m的山坡疏林下、灌丛或草丛中。分布于广西西部、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微甘。”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甘,凉。”

功效 养阴补虚,除热解毒。

主治 虚劳发热,头昏,热淋,痈肿,口疮,牙疳。 ①《滇南本草》:“滋养真阴,调血除热。退诸劳热,利小便,治热淋膏淋。” ②《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治头昏。”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虚发热,尿路感染、肝炎;外用治口腔炎,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云南中草药》:“治热淋、阴虚发热、黑阳参9~15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痈肿:鲜黑阳参适量,捣烂外敷。” ③《云南中草药》:“治口腔炎,走牙疳:黑阳参研末撒患处。”

上一篇:旋光谱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三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