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赤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43页(1340字)

【概况】:

异名 水柯子(台湾),木拔树、木瓜树、水冬果(山东)。

基源 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日本桤木的叶及树皮。桤木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约7种有4种入药。

原植物 日本桤木Alnus japonica(Thunb.)Steud.

形态 乔木,一般高6~15m,较少高达20m;树皮灰褐色,平滑;枝条暗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具棱;小枝褐色,无毛或被黄色短柔毛,有时密生腺点,芽具柄,芽鳞2枚,光滑。

短枝上的叶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4~6cm宽2.5~3cm,顶端骤尖,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很少微圆,边缘具疏细齿;长枝上的叶披针形,较少与短枝上的叶同形,较大,长可达15cm,上面无毛,下面于幼时疏被短柔毛或无毛,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有时具腺点,侧脉7~11对;叶柄长1~3cm,疏生腺点,幼时疏被短柔毛,后渐无毛。

雄花序2~5枚排成总状,下垂,春季先叶开放。果序矩圆形,长约2cm,直径1~1.5cm,2~8枚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序梗粗壮,长约10mm;果苞木质,长3~5mm,基部楔形,顶端圆,具5枚小裂片。小坚果卵形或倒卵形,长3~4mm,宽2~2.5mm;果翅厚纸质,极狭,宽及果的1/4。花期早春,果期7月。(图见《中国树木分类学》.158页.图1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中、河边、路旁。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原苏联、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收。

【化学】:

含羽扇烯酮(Lupenone)、α-香树脂醇(α-Amyrin)、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Glutin-5-en-3-ol)[1]、蒲公英赛醇(Taraxerol)、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2]等二萜化合物以及β-谷甾醇、二十七烷(Heptacosane)、脂肪族醇[1]和焦性儿茶酚鞣质[3]

参考文献 [1] CA 1972;76∶83576k [2] CA 1969;70∶84951s [3] CA 1949;43∶889f

【药性】:

性味 苦、涩,凉。

功效 清热降火,止血。

主治 鼻血不止,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g。

外用:鲜品捣烂外敷或研末外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鼻血不止:赤杨树皮30g。浓煎,兑白糖服。” ②《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预防水泻:赤杨嫩枝泡开水当茶喝。” ③《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外伤出血:赤杨树皮研末外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上一篇:赤苍藤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