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豆豉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83页(1418字)

【概况】:

异名 溪荪(《纲目》)。

基源 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溪荪的干燥根和根茎。

原植物 溪荪Iris sanguinea Donn ex Horn.(I.sanguinea Donn ex Horn.var.typica Makino;I.sibirica L.var.sanguinea Ker-Gawl.;I.sibirica L.var.orientalis Baker),又名东方鸢尾(中国植物学杂志),西伯利亚鸢尾(《中国东北植物检索表》)。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外包有棕褐色老叶残留的纤维;须根绳索状,灰白色,有皱缩的横纹。叶条形,长20~60cm,宽0.5~1.3cm,基部鞘状,中脉不明显。花茎实心,高40~60cm,具1~2枚茎生叶;苞片3枚,膜质,披针形,内有2朵花;花天蓝色,直径6~7cm,花被管短而粗,外花被裂片倒卵形,基部有黑褐色的网纹及黄色的斑纹,爪部楔形,中央下陷呈沟状,内花被裂片直立,狭倒卵形;雄蕊花药黄色,花丝白色;花柱分枝扁平,顶端裂片钝三角形,有细齿,子房三棱状圆柱形。

蒴果长卵状圆柱形,长3.5~5cm,直径1.2~1.5cm,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向下开裂至1/3处。花期5~6月,果期7~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1分册.144页.图版45∶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沼泽地或向阳坡地。分布于黑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日本、朝鲜及原苏联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

【化学】:

附 新鲜花中分离出豆豉草黄酮甙(Flavoa yamenin)、当归素(Swertisine)和日本当归素(Swertiajaponin)。叶含3-(3-羟甲基苯基)-L-丙氨酸[3-(3-Hydroxymethylphenyl)-L-alamine和-3′-羧苯基甘氨酸(3′-Carboxyphenylglycine)等。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8;17(3)∶549

【药性】:

性味 辛,平。

功效 消积行水。

主治 胃痛,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研末。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阳民间药草》:“治疝气:豆豉草根9g,蘘荷根9g,茴香根9g。水煎服。”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少腹食积,蓄水疼痛、大便不通:豆豉草15g,石菖蒲、五谷子根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贵阳民间药草》:“治胃痛:鲜豆豉根30g。炒黄,再加红糖炒焦,水煎服。” ②《贵阳民间药草》:“治小腹痛:豆豉草根干粉末,每次1.5g,烧酒吞服。”

上一篇:豆黄 下一篇:豆豉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