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87页(1394字)
【概况】:
异名 豆瓣鹿衔草(《植物名实图考》),岩豆瓣、豆瓣如意、四块瓦(云南),瓜子鹿衔(贵州)。
基源 为胡椒科草胡椒属植物豆瓣绿的全草。草胡椒属全世界约1000种;中国约7种及一些变种。
原植物 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Forst.f.)Hook.et Arn.[P.reflexa(Linn.f.)A.dietr.]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载:“豆瓣绿生云南山石间。小草高数寸,茎叶绿脆。
每四叶攒生一层,大如豆瓣,厚泽类佛指甲,梢端发小穗长数分,亦脆。”其形态与上述所言种类基本一致。
形态 丛生草本、肉质。茎匍匐,多分枝,下部节上生根,节间有粗纵棱。叶密集,大小近相等,4或3片轮生,带肉质,有透明腺点,干时变淡黄色,常有皱纹,略背卷,阔椭圆形或近圆形,长9~12mm,宽5~9mm,两端钝或圆,无毛或稀被疏毛,叶脉3条,细弱,通常不明显;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穗状花序单生,顶生和腋生,长2~4.5cm;总花梗被疏毛或近无毛,花序轴密被毛;苞片近圆形,有短柄,盾状;花药近椭圆形,花丝短;子房卵形,着生于花序轴的凹陷处,柱头顶生,近头状,被短柔毛。浆果近卵形,长约1mm,顶端尖。花期2~4月及9~12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0卷.第1分册.74页.图版23∶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潮湿的石上或枯树上。分布于甘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西南。美洲、非洲亦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淡,微寒。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寒。” ②《云南中草药》:“淡,微寒。”
功效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止咳,健脾。
主治 劳伤咳嗽,哮喘,风湿痹痛,痢疾,中暑,腹泻,疳积,跌打损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②《贵州草药》:“止咳,健脾。”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劳伤咳嗽:豆瓣绿60g,泡酒服;豆瓣绿、十二槐花各9g,煎水服。” ②《云南中医验方》:“治水泻:豆瓣绿9g(捣细),胡椒1g,红糖3g。水煨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跌打损伤:豆瓣绿9g。水煎服或泡酒服。
” ④《云南中草药》:“治中耳炎:豆瓣绿鲜草捣汁滴耳。” ⑤《文山中草药》:“治哮喘、百日咳:豆瓣绿干根9g。水煎服,日服2次。”
食疗 ①《文山中草药》:“治神经衰弱,失眠:豆瓣绿9g。调鸡蛋蒸服,日服2次。” ②《贵州草药》:“治小儿疳积:豆瓣绿9g。蒸瘦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