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苦苣苔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615页(1264字)

【概况】:

基源 为苦苣苔科苦苣苔属植物苦苣苔的全草.苦苣苔属全世界仅1种,产于中国东部和日本。

原植物 苦苣苔Conandron ramondioides Sieb.et Zucc.,又名水鳖草、一张白(《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长1.4~3cm,粗1~1.5cm,芽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叶1~2,有长或短柄;叶片草质或薄纸质、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8~24cm,宽4.5~14.5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小牙齿,浅钝齿、缺刻状重牙齿,或有时浅波状不明显浅裂,两面无毛,偶尔下面沿脉有疏柔毛,侧脉每边8~11条;叶柄长4~19cm,扁、包括翅宽0.4~2cm,无毛,除下部外,两侧有翅,翅边缘有小齿。聚伞花序1条,长3~8cm,二~三回分枝,有6~23花,分枝及花梗被疏柔毛或近无毛;花序梗长9~12cm,被疏柔毛或近无毛,有时有两条狭纵翅;苞片对生,线形,长4~8mm;花萼5全裂,裂片狭披针形或狭披针状线形,长3~7mm,宽0.8~1.8mm,顶端微钝,外面被疏柔毛,内面无毛;花冠紫毛,直径1~1.8cm,无毛,筒长3.5mm,裂片5,三角状卵形,长6~8mm,宽3~5mm,顶端钝;雄蕊5,无毛,花丝着生于距花冠基部0.8~1mm处,长约0.8mm,花药包括药隔突起长4.2~6mm,本身长2.2~3.2mm,药隔突起膜质,长1.9~2.1mm;雌蕊长7.5~9mm,子房长约2mm,与花柱散生小腺体,花柱长5~6.5mm,柱头小。蒴果狭卵球形或长椭圆球形,长7~9mm,宿存花柱长5~7mm。

种子淡褐色,纺锤形,长0.5~0.6mm。花期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9卷.图版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石上,山坡林中石壁阴处,海拔580~1000m。

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福建北部和台湾。。【化学】:

全草含苯丙素类苦味甙-洋丁香酚甙(Acteoside)(1)及苦苣苔甙(Conandroside)(2)。

参考文献 phytochemistry 1977;16∶1265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毒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毒蛇咬伤:苦苣苔、秋海棠、夏枯草。捣烂外敷。”

上一篇:苦苣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二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