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虎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779页(5251字)

【概况】:

基源 为科豹属动物的骨骼。

豹属全世界有4种,中国有2种。

原动物 虎Panthera tigris L.,又名于菟(《左传》),大虫(《肘后方》)。

形态 虎是猫科中大型猛兽,身躯雄伟,体长约1.6~2.9m,尾长约1m,体重可达180~320kg左右。头圆而宽,眼圆,耳短小,口旁列生长须,犬齿特别发达,颈部较短。

四肢健壮,爪坚硬而锐利。夏毛呈橙黄或棕黄色,冬毛色较淡,呈淡棕或黄色,全身有黑色横纹,腰及臀部横纹较多。

眼上方有块白色毛区,耳背黑色,中间有一白斑。头部及四肢外侧与体背部相同。

下颌、喉、胸、腹、四肢内侧毛色均为白色。尾基部呈浅黄色,上面约有10个黑环,尾端黑色。按产地不同可分为东北虎和华南虎:东北虎体形较大,虎毛较长,纹窄而色浅;华南虎体形较小,虎毛较短,体色较深,黑色横纹多而宽。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森林、灌丛高山草莽中。

常独居,很少成群,没有固定窝穴,漫游于山林中。一般于夜晚活动,晨昏时较频繁。喜水善游,性凶猛,行动极为隐蔽。

为食肉性动物。

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地。东北虎仅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以冬春两季为多。

捕得后,剥取皮肉,留下四脚上的皮毛和爪,以保持完整,以便于与其它兽类的骨骼区别。再剔净残存的筋肉,阴干或烘干。

药材主产吉林、黑江、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鉴别 本品分为整架骨和零骨。

整架骨:头骨较圆,背腹面侧扁,吻短,额骨平,前额上部有一浅槽,颅顶骨狭长,颧骨尤为粗大。上颌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4对,下颌骨生有门齿3对,犬齿1对,臼齿3对,共有牙齿30个,齿式为

颈椎7枚,第1颈惟呈蝶状,第3~7颈椎呈鞍形,胸脊椎13枚,棘突特别长大,长约9~10cm。肋骨13枚,腰惟7枚,荐椎3枚,常愈合为一块,尾呈鞭状,尾椎22~28枚,棘突不发达。

肩胛骨:2块,呈扇状菱形,岗隆起较高,肱骨中段筒状,两端膨大而光滑,尺骨小而圆,内侧窝长圆形(习称风眼)。

股骨较肱骨长大,并呈筒状,上端膨大为二节。股骨与胫、腓骨相接处形成膝关节,膝窝呈椭圆形,上面是游离的膝盖骨(虎胫),近圆形,前厚后略薄,膝盖骨外面中部微隆起,两侧较平。骨细长,跗跖骨特别发达,趾具尖锐的钩爪。

虎骨的表面均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细腻而油润。体较重,质坚实,断面灰黄色,骨髓腔占1/3。气腥。以个大、体重、坚实、黄白色、无残肉者为佳。

加工炮制 ①虎骨 取原药材,除去残留筋肉,洗净,阴干,用时捣碎。 ②砂烫虎骨 取砂子,置锅内加热后,加入净虎骨,不断翻动,炒至黄色,取出,筛去砂子,将虎骨趁热倒入醋内淬酥,取出,晾干。每虎骨100kg,用醋20~30kg。 ③油炙虎骨 取虎骨置沸油锅内,用文火炸至酥脆,捞出,滤去油;或取虎骨,用麻油涂抹后,在无烟火上烤至黄酥,捣碎。

每100kg虎骨,用麻油25kg。

【化学】:

主含磷酸钙及蛋白质。

参考文献 中国动物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464

【药理】:

①抗炎镇痛作用 10%虎骨粉混悬剂ig,对大蛋清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对大鼠光热照射鼠尾法,表明有镇痛作用。 ②镇静作用虎骨胶1g/kg ig,抖动笼法试验,表明对小鼠有镇静作用。

参考文献 汉方の临床 1979;26(9)∶691

【药性】:

性味 辛、甘,温。

①《别录》:“平。” ②《药性论》:“辛,微热。” ③《玉楸药解》:“辛、咸,平。” ④《中药大辞典》:“辛、温。”

归经 入肝、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效 追风定痛,散风寒,健筋骨,镇惊。

主治 筋骨疼痛,四肢不利,腰膝无力,惊悸癫痫,痔瘘脱肛。 ①《别录》:“止惊悸,疗恶疮鼠瘘,头骨尤良。” ②《药性论》:“杀犬咬毒。治筋骨毒风挛急,屈伸不得,走疰疼痛,温疟。

疗伤寒温气。” ③《千金·食治》:“头骨治风邪。” ④《食疗本草》:“主腰膝急痛,煮作汤浴之或和醋浸亦良,主筋骨风急痛,胫骨尤妙。” ⑤《本草拾遗》:“煮汁浴小儿,主疮疥。(治)惊癎。” ⑥《纲目》:“追风定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鲠咽。” ⑦《玉楸药解》:“疗关节气冷,治膝胫肿痛。逐痹通关,强筋健骨,平历节肿痛,愈腰膝痿软。

” ⑧《中药大辞典》:“追风定痛,健骨,镇惊。治历节风痛,四肢拘挛,腰脚不随,惊悸癫癎,痔痿脱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血虚火盛者慎服。

①《本草蒙筌》:“畏蜀漆、蜀椒、磁石。” ②《本草经疏》:“凡血不足以养筋,以致筋骨疼痛者宜少用。” ③《得配本草》:“肝肾虚败,腰腿疼痛如风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木瓜、当归等,治腰足冷痛拘急,风湿酸痛,肌肉麻木。

②配川萆薢、羌活、膝等,治腰胯连脚膝痛。 ③配熟地、龟板、锁阳、牛膝等,治肾虚骨痿,腰病脚弱,小儿麻痹后遗症。 ④配木瓜、牛膝、五加皮等,治肝肾不足,兼肢体拘挛,下肢无力。

方选和验方 ①《经验后方》:“治白虎风走注疼痛,两膝热肿:虎胫骨(涂酥炙)、黑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g。上为末,每服温酒调下4g,日再服。” ②没药散(《圣济总录》)治历节风百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没药(研)15g,虎胫骨(酒炙)90g。上2味捣研为末,每服4g,温酒调下,日3服,不计时候。 ③虎骨丸(《医学纲目》)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乳香、没药(各另研)、赤芍、熟地、虎胫骨(酥炙黄)、当归各30g,血竭15g。

上为末,用木瓜1枚,切破去子,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1200ml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和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50丸。病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温酒下。

④木瓜虎骨丸(《医学纲目》)治风寒湿合而成痹,脚重不仁,疼痛少力,足下瘾痛,不能踏地,脚膝筋拳不能屈伸,及项背拘急,手足无力,耳内蝉鸣,头眩目运诸证。脚气行步艰难,并皆治之:木瓜、麒麟竭(研)、虎胫骨(酒炙)、木香、自然铜(醋粹7次)、枫香脂、龟板(醋炙)、骨碎补(去毛)、甜瓜子、桂皮、当归、没药各30g,乳香(研)15g,地龙(去上)、安息香(重汤酒煮入药)各90g。上件15味,除没药外,为细末,拌匀,酒面糊为丸,如桐子大。

每服30丸,温酒送下,煎木瓜汤送下亦得。

渐加至50丸,空心食前服。 ⑤麒麟竭散(《医学纲目》)治寒湿传于经络,疼痛不可忍:血竭、南乳香、没药、白芍、当归各18g,水蛭(杵碎、炒令烟尽)、麝香各10g,虎胫骨(酥炙黄)15g。

上8味,为细末,和匀。每服10g,食前温酒下。

⑥龙虎丹(《医学纲目》)治痿:败龟板(酒炙)、虎骨(酒炙)、黄柏(酒炙),干姜8g,锁阳22g,金箔10片,神。如懒言语,加山药末21g。

上为末,糯粉糊为丸,空心白汤服。 ⑦虎潜丸(《丹溪心法》)治痿弱:黄柏250g(酒炒),龟板120g(酒炙),知母60g(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60g,锁阳45g,虎骨30g,干姜15g。

上药9味,捣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开水下。

⑧虎骨酒(《医学纲目》)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胫骨、萆薢、仙灵脾、薏苡仁、牛膝、熟地各60g。上细剉,绢袋盛,浸酒2400ml,饮了15ml入15ml,可得百日。

妇人去牛膝。 ⑨虎骨酒(《兵部手集》)治胫臂疼痛:用虎胫骨100g,捣碎炙黄,羚角屑50g,新芍药(切)100g。三物以无灰酒浸之。养至7日,秋冬倍之。每日空腹饮15ml。若要速服即以银器物盛,于火炉中暖养三二日,即可服之。 ⑩预知散(《永类钤方》)治健忘惊悸:虎骨(酥炙)、白龙骨、远志肉等份。为末,生姜汤服,日3服。

⑾《姚僧坦集验方》:“治月蚀疮:虎头骨60g(碎),浮萍30g(屑)。上2味,以脂500g煎,取骨黄成膏,以涂疮上。” ⑿虎骨散(《圣济总录》)治倒扑蹴损,筋骨疼痛:虎骨(酥炙别为末)30g,酒200ml,生地黄汁200ml。上3味,将地黄汁并酒煎沸,入虎骨末同煎数沸。

每服15ml,温服,不拘时候。 ⒀虎骨丸(四川中医 1987;(9))治偏瘫、痹痛(中风不语、瘫痪、麻木不仁、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无论病程长短):虎骨(炙酥)、朱砂、血竭、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15g,金钱白花2条,全蝎18g,马钱子200g,大枣500g。

配制方法为,马钱子加水1500ml,小黑豆50g,共入砂锅内,用火煮至易剥去马钱子皮时为度。去净马钱子外面的皮毛及生长点,晒干用砂或土炒焦,同上诸药共研细末。

大红枣加米醋1500ml,入砂锅内以火煮至醋尽枣熟为度,去净皮核取肉捣烂如泥,和上药末调和成如黄豆粒大小,晒干密封勿泄气备用。每天早晚各服3~4丸,女用黄(米)酒,男用白酒为引,不会饮酒者用开水送下,但药力稍弱,如常服3~4丸无知觉可渐增至6~8丸。服药期间忌食大蒜、猪头肉、母猪肉、公种猪肉及、虾、白糖、甘草、绿豆等。此药有毒性,服用不可过量。

此药对风湿热症效不佳。 ⒁《便民图纂》:“治足疮嵌足:以橘皮汤浸洗,轻剪去甲,以虎骨末敷之,痛即止。” ⒂加味虎潜丸汤剂(《本草骈比》)治肾虚,坐骨神经痛:虎骨、杜仲、龟板各9g,生地12g,知母、白芍、锁阳、山萸肉各6g,牛膝4.5g,当归3g。水煎服。 ⒃《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搐麻病:鱼鳔6g,牛子9g,栀子、防风、苍术、乳香、胡椒各4.5g,虎骨8g,木耳90g。共为末。每次服9g,黄酒送下。”

单方应用 ①《海上集验方》:“治腰腿不随:虎腰脊骨1具,前两脚全骨,细捶之,于铁床上,以文炭火匀炙,翻转候待脂出甚,则投浓美无灰酒中密封,春夏一七日,秋冬三七日。每日空腹随饮,性多则多饮,性少则少饮,未饭前三度温饮之。” ②张文仲:“治痢久下,经时不愈者(休息痢):大虫骨(即虎骨)炙令黄焦,捣末饮服6g,日3次。” ③《胜金方》:“治大肠痔漏并脱肛:虎胫骨2节,蜜60g。炙令赤,捣末,蒸饼丸如桐子大。

每服凌晨温酒下20丸。” ④《便民图纂》:“治臁胫烂疮:用汁洗净挹干,刮虎骨敷上。

” ⑤《龚氏易简方》:“治汤火灼伤:虎骨炙焦研敷。” ⑥《得配本草》:“治温疟呕吐:虎头骨,酒炙,研,桃脑汤下。” ⑦《外台秘要》:“治肛门凸出:虎骨烧末,水服6g,日3。” ⑧《外台秘要》:“治兽骨骾咽:虎骨为末,水服6g。” ⑨《普济方》:“治小儿白秃:虎骨末,油调涂之。”

食疗 虎骨酒《医学纲目》治腰脚病疼挛急,不能屈伸,及腿膝冷麻:虎骨1具,及胫骨2茎,酥炙黄,槌碎,无灰酒3600ml,密封7日,空心晚食,酒随意饮。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虎骨通可用,凡治惊痫,温疟疮疽,头风,当用头骨;治手足诸风,当用胫骨;腰背诸风,当用脊骨。” ②贾所学《药品化义》:“《本草》言虎头骨之功与胫同,合养精补血之药,主治精血衰少,腰腿足膝软弱无力,不能行动,或筋骨疼痛,难以屈伸。若伤于湿者,筋骨弛长而软,或肿痛;若过于酒色劳碌,肾肝血热者,腰膝酸疼腿痛,相似虎骨证候,不宜误用。

” ③陈嘉谟《本草蒙筌》:“古人虎潜丸,方中用虎胫骨一味,其理甚幽雅。盖虎,金也,属阴;风,木也,属阳。虎啸风从,乃木被金制,不得不然也。故凡脚膝拘挛,瘫痪酸痛等证,用骨调治,即能追风定痛。

此乃阴出阳藏之义焉。况虎一身筋节力气,皆出前足胫中。

因其性气俱藏,人每用之,所以名曰虎潜,今人用别骨者,则非虎潜之义也。” ④严洁等《得配本草》:“虎骨,左胫骨尤雄,或酒,或醋,或酥炙入药。”

上一篇:虎咬黄 下一篇:虎骨大活络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