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941页(5797字)
【概况】:
异名 刺榆子(《蜀本草》),刺梨子(《开宝本草》),金罂子(《梦溪笔谈》),山石榴(《奇效良方》),山鸡头子(《纲目》),糖莺子(《生草药性备要》),棠球、糖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糖果(《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蔷薇科蔷薇属部分植物的果实。蔷薇属全世界约200种;中国产82种。
其中药用的有约15种。
原植物 正品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又名糖罐子、糖钵(浙江),刺梨(福建),油饼果子(安徽),糖樱竻(广东),和尚头(四川)。
另有4种在部分地区作金樱子使用。美蔷薇Rosa bella Rehd.et Wils.,又名油瓶子(河北)。
扁刺蔷薇Rosa sweginzowii Koehne,又名油瓶子、野刺玫(陕西)。大花香水月季Rosa odorata(Andr.)Sweet var.gigantea(Crep.)Rehd.et Wils.。
大叶蔷薇Rosa macrophylla Lindl.。
历史 金樱子始载于《蜀本草》。
韩保升云:“金樱子在处有之,花白。子形似榅桲而小,色黄有刺。
方术多用之。”李时珍曰:“金樱当作金罂,谓其子形黄罂也。”又谓:“山林间甚多,花最白腻。其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碎而有白毛,如营实之核而味甚涩。
”本草所载的金樱子与目前所药用的相符。
形态 金樱子为常绿攀援灌木;小枝粗壮,散生扁弯皮刺,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逐渐脱落减少。小叶革质,通常3,稀5;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cm,宽1.2~3.5cm,先端急尖或圆钝,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直径5~7cm;花梗长1.8~2.5cm,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随果实成长变为针刺;萼片5,卵状披针形,先端呈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宿存;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雄蕊多数;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很多。
果梨形,倒卵形,熟时黄红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37卷.450页.图版71∶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1600m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丛中,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美蔷薇与金樱子不同之处在于:小叶7~9,稀5;托叶宽平,大部分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边缘有腺齿。
花单生或2~3朵集生;花瓣粉红色。果椭圆状卵球形,直径1~1.5cm,顶端有短颈,猩红色,有腺毛,产于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扁刺蔷薇与金樱子的区别是小叶7~11枚:小叶片边缘有重锯齿:托叶大部分贴生叶柄,离生部分卵状披针形,边缘有腺齿,花单生,2~3朵簇生:花瓣粉红色。果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有短颈,长1.5~2.5cm,宽1~1.7cm,紫红色,外面常有腺毛,萼片直立宿存。分布于湖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大花香水月季与金樱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小叶5~9枚,小叶片两面无毛;托叶大部分贴生于叶柄。
花单生或2~3朵;萼片全缘,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果呈扁球形,外面无毛。
分布于云南。
大叶蔷薇与金樱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小叶(7~)9~11枚;托叶宽大,大部分贴生于叶柄,离生部分卵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腺齿。花单生或2~3朵,花直径3.5~5cm;萼片卵状披针形,长2~3.5cm,伸出花瓣外方,全缘,花瓣深红色,倒三角卵状。果大,长圆状卵球形至长倒卵形,先端有短颈,紫红色,有光泽,有或无腺毛。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海拔3000~3700m。。
【生药】:
栽培 适于温暖湿润的气候。
宜在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栽种。多用扦插繁殖。在春季萌芽前,选健壮1~2年生枝条,剪成12~15cm长的插条,按行株距7×7cm斜插于砂床或畦上,地面应露有1个芽节。
插后浇水保湿,用芦帘架棚遮荫。
成活后,进行除草、追肥。次年早春或秋季移栽,按行株距1.3×0.7m穴栽,每穴栽植1株。
亦可种子繁殖,于冬季或春季播种,按行距20cm开沟条播,深2~3cm,每亩用种量2~2.5kg。培育2~3年即可移栽。
栽后,每年春、夏、秋季,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越冬时须培土壅根,并进行整株修剪。
采集 10~11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后放入桶内,用棍棒搅动,擦去毛刺即得。
鉴别
性状 果实倒卵形,长2~3.5cm,直径1~1.8cm。
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略具光泽,上有多数刺状刚毛脱落后残基形成的棕色小突起;顶端宿存花萼呈盘状,其中央稍隆起有黄色花柱基;基部渐细,间有残留果梗。质坚硬,切开后可见花萼筒壁厚1~2mm,内壁密生淡黄色有光泽的绒毛,瘦果数十粒,扁平,纺锤状排列,长约7mm,淡黄棕色,木质坚硬,外被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甘,微涩。以个大,色红黄,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
显微 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观细胞径向延长。果肉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果肉近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果肉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粉末: ①非腺毛1~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 ②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
③草酸钙方晶,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
另可见导管、薄壁细胞、纤维、树脂块。
理化 ①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②取上述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生成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加工炮制 ①金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擦去宿萼及毛刺,剖开,去毛核,干燥。也称“金樱子肉”。 ②蜜制金樱子取炼蜜,加少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金樱子肉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每100kg金樱子肉,用炼蜜20kg。此外,尚有炒制、麸制、煨制、烫制,盐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
果皮含仙鹤草素类的逆没食子鞣质:金樱素A、B、C、D、E、F、G(Laevigatin A、B、C、D、E、F、G),还含有已知鞣质仙鹤草素(Agrimoniin)、仙鹤草酸A、B(Agrimonic acid A、B),地榆素H-4(Sanguiin H-4)、拍屯库拉素(Pedunculagin)、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胡萝卜素(Carotene)。
其中仙鹤草素为主要成分。以及无机元素Al、Si、Fe、Ti、Mn、Cr、V、Cu、Mo、K、Ca、Na、Mg、Zn等[1]。
以及苹果酸、枸橼酸、糖类(2.3%)[2]。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89;28(9)∶2451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20。
【药理】:
抗菌作用 金樱子(品种未定)醚提取物及70%醇提取物1%的浓度,以平皿法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生药学杂志(日) 1988;42(2)∶153
【药性】:
性味 酸、涩,平。
①《开宝本草》:“酸、涩,平,温。” ②《本草正》:“涩,平;生者酸、涩,熟者甘、涩。”
归经 入肾、膀胱、大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肾三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足太阳、少阴、手阳明经。”
功效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主治 遗精,遗尿,小便频数,慢性腹泻,白带过多,子宫脱垂。 ①《别录》:“止遗泄。”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⑤《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 ⑥《中药大辞典》:“固精涩肠,缩尿止泻,治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使用注意 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芡实,治白浊。
②配党参、莲子、白术,治脾虚泄泻。 ③配牡蛎、龙骨,治遗精,滑精。 ④配黄芪、黄精、首乌,治斑秃。 ⑤配山药、莲须、桑螵蛸,治尿频、遗尿。
方选和验方 ①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治白浊:金樱子(去子洗净捣碎,入瓶中蒸令熟,用汤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实肉(研为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酒下,或盐汤下。
②金樱子丸(《朱氏集验医方》)治贫血,气血不足:金樱子2份,缩砂仁1份,为丸,以蜜作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酒或盐汤下。 ③《泉州本草》:“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30g,党参9g,水煎服。”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脾虚泄泻:金樱子、党参、茯苓、莲子、芡实、白术各9g,水煎服。”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遗精、白带:金樱子、芡实各等份。共研为细末,蜜和丸,每丸重9g,每服1丸,日2服。” ⑥《中华进补大全》:“治男子不育,女子不孕,以及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遗精过多,精血不足:金樱子、芡实、锁阳各15g,龙骨、牡蛎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 ⑦湖南医药杂志 1979;(2):“治遗精:金樱子、篇蓄各30g,水煎服。” ⑧广西中医药 1985;(1):“治遗精,阴茎痛:金樱子、菟丝子各30g,生苍术、生韭菜子、山药、芡实各60g。共研细末,每服15~20g,日2服,如阴茎痛,用车前子煎汤外洗之。” 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78;(4):“治斑秃:金樱子30g,枸杞子、当归、黄精、黄芪、制首乌、白术、熟地、芡实、柏子仁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或每周4剂。服药同时,用金樱子、制首乌各60g,酒浸1周后,外擦患处,日3~5次。”
单方应用 ①《明医指掌》:“治梦遗,精不固:金樱子5000g,剖开去子毛,捣碎。水200ml,煎成膏子服。
” ②《寿亲养老新书》:“治泄泻下痢,小便频数:金樱子,经霜后摘取,去其子,洗净,捣烂,入大锅水煎成膏状,每服15g,酒调服。” ③《闽东本草》:“治男子滑精、女子白带:金樱子30g,加冰糖炖服。”
食疗 ①《泉州本草》:“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金樱子(去净外刺和内瓤)和猪小肚1个,水煮服。” ②《闽东本草》:“治久痢脱肛,阴挺:金樱子(去刺、仁)30g,鸡蛋1枚炖服。”。【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则小便不禁,肾与膀胱为表里,肾虚则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③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以金樱子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④沈括《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
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 ⑤陈士铎《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而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而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
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而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