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黄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293页(1649字)
【概况】:
异名 十大功劳根(《植物名实图考》),土黄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土黄柏(《福建民间草药》),石黄连(《陆川本草》),刺黄连(《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和华南十大功劳的根。
原植物 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Fort.)Carr.(Berberis bealei fort.;M.japonica DC.var.bealei Fedde)。华南十大功劳M.japonica(Thunb.)DC.
余项参见“十大功劳叶”条。。
【化学】:
含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木兰碱、异粉防己碱、小檗胺。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57,158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分类草药性》:“凉。” ②《陆川本草》:“苦,寒。”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 流感,热痢,腹泻,黄疸,吐血,目生翳膜,牙痛,疔疮。
①《植物名实图考》:“捣根取浆含口中,治牙痛。” ②《分类草药性》:“泡水搽火眼,点翳膜,治喉痛。” ③《陆川本草》:“泻火,退热。治温病发热,心烦,下利。
” ④《四川中药志》:“治吐血,涂蛇伤。” ⑤《闽东本草》:“治黄疸,热痢,肛门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湖南药物志》:“治流感:茨黄连、黄荆各6g,地胡椒、乌泡叶各9g,水菖蒲5g。水煎服。” ②《江西草药》:“治咽喉肿痛:十大功劳根、牛膝根各6g。水煎服。” ③《江西草药》:“治跌打损伤:十大功劳根、万年青根各6g,杜衡根3g。水煎服,每日1剂。” ④《四川中药志》:“治牙痛及牙龈红肿:茨黄连、高粱七、谷精草,适量水煎服。” ⑤《福建民间草药》:“治关节风痛:十大功劳根60~120g,猪蹄250g,黄酒60~125ml。水煎服。
”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茨黄连、朱砂根、岗梅、栀子、淡竹叶、木通、射干、甘草各9g,生石膏12g。水煎2次,约得100ml,每服50ml,成人量加倍。”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支气管炎、肺炎:茨黄连、虎杖、枇杷叶各15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⑧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十大功劳根9~15g,赛葵15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
单方应用 ①《四川中药志》:“治火眼:茨黄连,刮去粗皮,取其内细皮蒸人乳点眼,日数次。” ②《福建民间草药》:“治疔疮炎肿:十大功劳根,晒干研末,蜜调外敷。” ③《闽东本草》:“治臁疮:十大功劳根,焙干研末,调豆腐外敷。” ④医药科技动态(广东省医药卫生研究所)1971;(2):“治腹泻:茨黄连研末,装入胶囊,每粒0.3g。每服3丸,日服4次;6~14岁每服2丸,6岁以下每服1丸。” ⑤新医药资料(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1971;(11):“治眼缘炎:茨黄连浓汁、加入炉甘石粉调匀,干燥后研细。每30g加入凡士林90g,羊毛脂10g,成为软膏,涂眼缘。” ⑥《闽东本草》:“治黄疸,小儿肝热,肺热,疮疡肿毒:鲜十大功劳根60g,加冰糖15~30g,开水冲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