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鸦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496页(1685字)

【概况】:

异名 土参、黄花地丁(《南京民间药草》),人头发、老鹳咀子(《江苏药材志》),儿奶(《烟台中草药》),菊花参、罗罗葱(《河南中草药》)。

基源 为菊科鸦葱属植物鸦葱的根。

原植物 鸦葱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et Krasch.ex Lipsch.(Scorzonera austriaca auct.non Willd.;S.glabra Rupr.)

历史 鸦葱《救荒本草》始载:“鸦葱,生田野中,枝叶尖长,塌地而生,叶似初生蜀叶而小,又似大蓝叶细窄而尖,其叶边皆曲皱,叶中撺葶,吐结小蓇葖,后出白英,味辛……。”所述与现商品药材原植物一致。

形态 多年生草本。

根圆柱形,根颈部被稠密厚实的纤维状残叶,黑褐色。茎高5~25cm,具纵沟棱,无毛,常在头状花序下膨大。

茎生叶叶基渐狭,成具翅叶柄,柄基扩大鞘状抱茎,叶片宽披针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30cm,宽1.5~5cm,边缘平展或波状皱曲,两面无毛或基部边缘有蛛丝状柔毛;茎叶2~4,较小,宽披针形至鳞片状。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长1.8~4.5cm;总苞宽圆柱形,总苞片4~5层,无毛或顶端被微毛及缘毛,外层的比内层的短;边缘膜质;全为舌状花,黄色,两性,结实。

瘦果圆柱形,长12~15mm,黄褐色,稍弯曲,有纵肋,无毛;冠毛污白色至淡褐色,长12~20mm。花果期5~7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75页.图6763)

生境与分布 散生于丘陵坡地、草原或石质山坡。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各地。

蒙古和原苏联欧洲部分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挖根。

鉴别 根长圆柱形,长可达20cm以上,直径0.6~1cm;表面棕黑色,有纵横皱纹,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质较疏松,断面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涩。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含橡胶、菊糖、胆碱等。

参考文献 江苏药材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62

【药性】:

性味 苦,寒。

①《江苏药材志》:“微苦、涩。”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消炎,通乳。

主治 疔疮痈疽,乳腺炎,毒咬伤。 ①《江苏药材志》:“消肿解毒。治五劳七伤,疔疮痈肿。”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外用治疔疮,痈疽,毒蛇咬伤,蚊虫叮咬,乳腺炎。

” ③《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消炎,通乳。用于疔疮痈疽,奶汁不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g。

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疔疮痈疽,蚊虫叮咬,乳腺炎:鸦葱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敷患处。” ②《南京民间药草》:“治疔疮及妇女乳房肿胀:鸦葱根打烂敷。” ③《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疔疮痈肿:鸦葱25g,水煎服。外用鲜鸦葱根,捣成泥状,敷患处。

” ④《长白山植物药志》:“治乳汁不足:鸦葱50g,王不留行25g。水煎服。” ⑤《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结核性淋巴结炎:鸦葱根捣碎外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