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787页(1769字)
【概况】:
异名 墨七、土莎莲(《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聚叶花葶乌头的干燥块根。
原植物 聚叶花葶乌头 Aconitum scaposum Franch.var.vaginatum(Pritz.)Rapaics(A.vaginatum Pritz.;A.vaginatum var.xanthanthum Hand.-Mazz.;A.scaposum var.pseudovaginatum Repaics),又名鞘柄乌头(《中国植物志》),独儿七、笋尖七(湖北)。
形态 多年生草木。根近圆柱形,长约10cm,粗约0.8cm。
茎高30~72cm,稍密被反曲淡黄色短毛。基生叶3~4,具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长5.5~11cm,宽8.5~22cm,基部心形,3裂,中裂片倒楔状卵形,急尖,不明显,浅裂,边缘有锯齿,侧裂片线形或不等2浅裂。
茎生叶3~5,最下部者距茎基部6~20cm,其它茎生叶在花序下密生,有发育的叶鞘,最上部的1~3个叶片极小,长0.5~2cm,或完全退化。总状花序长20~40cm,有15~40花;萼片紫色,偶而黄色,上萼片圆筒形,高1.3~1.8cm,外缘近直,与向下斜展的下缘形成尖喙;花瓣的距比瓣长2~3倍,拳卷。
蓇葖不等大,长0.7~1.3cm。种子倒卵形,长约1.5mm,白色,密生横狭翅。花期8~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163页.图版27∶10-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850~2000m山地林中或林缘。
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根。
【化学】:
含鞘柄乌头碱(Vaginatine)、鞘柄乌头灵(Vaginaline)和鞘柄乌头定(Vaginadine)等C-19二萜生物碱[1],又含乌头酸、延胡索酸、对羟基苯甲酸[2]。
参考文献 [1] Heterocycles 1986;24(4):877 [2] 中草药 1981;12(10):469
【药理】:
试管2倍稀释法证明,活血莲水煎液、挥发油、提取物A(水蒸汽蒸馏物除挥发油、生物碱后的药渣经碳酸氢钠液渗漉再用乙酸乙酯提取而得)、提取物B(提取物A的碱性乙醚部位)、其成分乌头酸、延胡索酸、对羟基苯甲酸均有一定抗菌作用。
水煎液作用最差;提取物A与B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5μg/ml,对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MIC一般在1mg/ml左右。乌头酸、延胡索酸及对羟基苯甲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mg/ml。乌头酸对绿脓杆菌的MIC为2mg/ml。其生物碱成分体外无抗菌活性。
体内试验,小鼠ig提取物B对感染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ED50为12.24mg/kg,疗效优于红霉素;而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ED50大于400mg/kg,比红霉素效果差。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1;12(10)∶467。
【药性】: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温、辛。有小毒。”
主治 咳喘,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①《贵州民间药物》:“活血调经,止痛。” ②药学学报1965;(10):692:“治跌打损伤;化痰,止咳喘。外用:擦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外用:磨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月经不调:活血连、赶血王各9g,泡酒服。”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跌打损伤:活血连、见血飞、赤芍各15g。加水、酒各半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