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胭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2177页(1287字)

【概况】:

异名 胭树(《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基源 为夹竹桃科倒吊笔属植物胭木的干燥茎和根。

原植物 胭木Wrightia tomentosa(Roxb.)Roem.et Schult.(Nerium tomentosum Roxb.)

形态 乔木,高达15m,具乳汁;小枝具明显的皮孔。.叶对生纸质,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8cm,宽3.5~8.5cm,顶端急尖至短渐尖,上面被疏柔毛,下面密被绒毛;侧脉每边10~15条。聚伞花序顶生;花有恶臭,花萼5裂,比花冠筒短,被微柔毛;花冠淡黄色至红色,高脚碟状,花冠裂片5枚,具颗粒状凸起,副花冠由10枚鳞片组成,鳞片顶端具细齿;雄蕊5枚,被柔毛,花药伸出花冠喉部之外;心皮粘生。

蓇葖果2个粘生,矩圆形,长14~21cm,宽3~4cm,密生白色斑点;种子条形,长2cm,顶端具白绢质长达3.5cm的种毛。花期5~10月,果期8月~翌年3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36页.图482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50~1500m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印度、缅甸、泰国和来西亚也有分布。

【化学】:

含有康丝枯碱(Conkurchine)、康丝碱(Conessine)、康丝定(Conessidine)、枯尔钦(Kurchine)、荷碱(Ho larrhine)[1,2]

另报道含有角拗酸(Strophanthus acid)[3]。预试叶、茎、皮还含有碳水化合物、糖甙、不饱和甾醇、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生物碱类化合物[2]

从茎皮中得到两个新的脂肪族化合物:正-三十三烷-16-酮(n-Tritriacont-16-one)和二十六碳-3,6-二醇-12-酸(Hexaconsan-3,6-diol-12-oic acid)[4]

参考文献 [1] Indian J Pharm 1977;39(2):37 [2] Egypt J Pharm Sci 198l;22(l-4):105 [3] Indian J Appl Chem 1971;34(3-4):157 [4] CA 1992;116:20094lh

【药性】:

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解毒消肿。”

主治 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蛇咬伤:胭木鲜品,捣烂敷患处。”

上一篇:豹骨酒(2) 下一篇:脆江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