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砂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2298页(922字)
【概况】:
异名 海南壳砂仁(海南)。
基源 为姜科豆蔻属植物海南砂仁的成熟果实和种子。
原植物 海南砂仁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
形态 株高1~1.5m,具匍匐根茎。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0~30cm。
宽2.5~3cm,顶端具尾状细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叶柄长约5mm;叶舌披针形,长2~4.5cm,薄膜质,无毛。总花梗长1~3cm,被长约5mm的宿存鳞片;苞片披针形,长2~2.5cm,褐色,小苞片长约2cm,包卷住萼管,萼管长2~2.2cm,白色,顶端3齿裂;花冠管较萼管略长,裂片长圆形,长约1.5cm;唇瓣圆匙形,长和宽约2cm,白色,顶端具突出、2裂的黄色小尖头,中脉隆起,紫色;雄蕊长约1cm,药隔附属体3裂,顶端裂片半圆形,二侧的近圆形。蒴果卵圆形,具钝三棱,长1.5~2.2cm,宽0.8~1.2cm,被片状,分裂的短柔刺,刺长不逾1mm;种子紫褐色,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
花期4~6月,果期6~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图版4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栽培。
分布于广东、海南(澄迈、崖县、儋县),广东徐闻、遂溪等地亦有引种。
。
【生药】:
采集 果熟时采摘果穗,晒干或烘干。
药材产于海南。
鉴别 蒴果卵圆形,长1.5~2.2cm,直径0.8~1.2cm,被片状、分枝的短软刺;种子团直径6~8mm,种子为不规则的块状。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药性】:
功效 《新华本草纲要》:“功效、主治同阳春砂仁。”
【临床应用】:
《中药志》:“海南、雷州半岛有栽培,在当地作‘砂仁’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