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酒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六册》第129页(597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子汤(《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录验》)、鸡子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鸡壳苦酒汤(《医学入门》卷四)、半夏苦酒汤(《类聚方》)。

【组成】: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用法】:

上二味,纳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愈,更作三剂。

【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方论选录】:

①《注解伤寒论》: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发声音;甘以缓之,鸡子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②《金镜内台方议》:少阴客热所暴,则伤于经络干涩,使咽中生疮,不能言,声不出。故用苦酒为君,酸以敛疮;半夏为臣,辛以散结;鸡子为使,以缓咽痛而润其燥也。

③《古方选注》:治少阴水亏,不能上济君火,而咽生疮声不出者。

疮者,疳也。半夏之辛滑,佐以鸡子清之甘润,有利窍通声之功,无燥津涸液之虑。然半夏之功能,全赖苦酒摄入阴分,劫涎敛疮,即阴火沸腾,亦可因苦酒而降矣,故以名其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