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人参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473页(1270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桂枝加人参汤(《云岐子保命集》卷上)。
【组成】: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用法】:
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服一次。
【功用】:
①《内台方议》:和解表里。②《金鉴》:温补中两解表里。
【主治】: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方论选录】:
①《内台方议》:桂枝以解表,人参、白术以安中止泻,加干姜以攻痞而温经,甘草以和缓其中,此未应下而下之以虚其中者主之也。
②《尚论篇》:以表未除,故用桂枝以解之;以里适虚,故用理中以和之。此方即理中加桂枝而易其名,亦治虚痞下利之圣法也。③《伤寒来苏集》:此之谓有表里症,然病根在心下,非辛热何能化痞而软硬,非甘温无以止利而解表。故用桂枝、甘草为君,佐以干姜、参、术,先煎四物,后纳桂枝,使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于以奏双解表里之功,又一新加法也。
④《古方选注》:理中加人参,桂枝去芍药,不曰理中,而曰桂枝人参者,言桂枝与理中表里分头建功也。故桂枝加一两,甘草加二两。
其治外协热而里虚寒,则所重仍在理中,故先煮四味,而后纳桂枝,非但人参不佐桂枝实表,并不与桂枝相忤,宜乎直书人参而不讳也。
。【临证举例】:
①胃痛《老中医经验选》:谭某某,男,36岁。
患者素患胃痛,反复发作,经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月来胃脘隐隐作痛,有时发作,而以饭后二~三小时及夜间尤痛。右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痞闷感,口淡无味,时泛清水,胃纳欠佳,神疲乏力,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迟弱,舌质淡白,苔薄白。
此为胃虚气寒,治按温中散寒,用桂枝人参汤:党参五钱,白术五钱,干姜三钱,炙甘草三钱,桂枝四钱(后下),三剂,每天一剂。二诊:服上药后,胃痛减轻,纳食稍增,时觉脘闷欲吐,脉舌如前,照上方加法半夏三钱以温胃止吐,三剂,每天一剂。三诊:服上药后,胃痛已止,饮食如常;但停药后胃痛又复发,痞闷喜按,小便较多,脉迟细,舌淡、苔薄白。仍照上法治之,拟第一方减桂枝一钱,服药3剂后止痛。
以后按上方继续治疗,服至胃痛消失,不再复发。②麻疹后期腹泻《广东中医》(1963;3∶40):一女孩,三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
诊断为麻后热毒不净作痢,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
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其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倦容,乃毅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