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痛丸

书籍: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 更新时间:2018-09-25 22:21:44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863页(900字)

【方源】: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异名】:

控涎丹(《三因》卷十三)、妙应丸(《保命歌括》卷九)、控痰丹(《便览》卷三)、子丸(《外科全生集》卷四)、控涎丸(《中国药典》一部)。

【组成】:

甘遂 白芥子(微炒) 大戟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滴水和作饼子,炙黄色,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冷酒送下,利则止后服。

【功用】:

《中国药典》:涤痰逐饮。

【主治】:

痰饮停于胸胁,或流窜经络,致胸胁、腰背、手足、头项走窜疼痛,坐卧不安,饮食乏味;痰核瘰疬。

①《脚气治法总要》:脚气,毒攻两脚,痛不可忍者。②《三因》:人忽患胸背、手脚颈、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或令人头痛不可举,神意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声如锯,多流唾涎,手足重而冷痹,此乃痰涎伏在胸膈上下,或痹阻经络,脉气不通。③《中国药典》:痰涎水饮停于胸膈,胸胁隐痛,咳喘痛甚,痰不易出,瘰疬痰核。

【宜忌】:

《中国药典》:孕妇忌服,体弱者慎服。

【方论选录】:

《医方集解》:痰之本水湿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入肺为咳为喘,入肝则胁痛寒热,入经络则痹痛,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生瘰疬痈肿。

方用大戟泄脏腑水湿,甘遂行经络水湿,白芥子散皮里膜外痰气。三物合用,使水湿化,痰饮除,脉气通和,则诸症自愈。

【备考】:

按:本方用法,《中国药典》:将三味粉碎,过筛,混匀,另取米粉或黄米粉240克调稀糊泛丸。每服1~2克,一日1~2次,用开水或枣汤、米汤送服。

上一篇:搜风散 下一篇:搜风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