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册》第601页(765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半夏桂枝甘草汤(《活人书》卷十七)、半夏桂甘汤(《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

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功用】:

《伤寒论讲义》:散寒通阳,涤痰开结。

【主治】:

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

①《伤寒论》:少阴病,咽中痛。②《活人书》: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日乃发,脉微弱,法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者。③《伤寒经注》:少阴病,为寒邪所客,痰涎壅塞,其人但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方论选录】:

①《古方选注》:少阴之邪,逆于经脉,不得由枢而出,用半夏入阴散郁热,桂枝、甘草达肌表,则少阴之邪,则经脉而出肌表,悉从太阳开发,半夏治咽痛,可无劫液之虞。②《伤寒经注》:方中半夏辛温涤痰,桂枝辛热散寒,甘草甘平缓痛。

【临证举例】:

咽痛 《广东中医》(1962,7∶36):郑某某,女。身体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届,心力俱劳,引起恶寒、发热、头痛等证,咽喉疼痛尤剧,卧床不起,吞咽困难,脉象两寸浮缓,咽部颜色不变。治以《伤寒论》半夏汤原方,嘱徐徐咽下,服二剂;寒热、痰嗽、咽痛等顿消,继以扶正而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