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20页(826字)

经学流派,又称“朴学”,指考据训诂之学。汉代古文经学家在阐释儒教经典时,学风朴实,不尚议论,注重字句训诂和名物考证,清初顾炎武等人始竭力推崇汉儒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以反对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汉学”之名遂着。顾炎武提出:“读九经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即由字音而通字义,由字义而通古经。这虽是清代经学家独特的解经方法,但其实证的精神却与汉代古文经学家一脉相承,故“汉学”一名,既指汉代古文经学,又指清代由顾炎武开创而在乾嘉时代达到极盛的考据训诂之学。但顾炎武主张“通经致用”,这是与后来乾嘉学派为考据而考据的学风大有区别的。乾嘉学风的形成,自然与清王朝前期的“文字狱”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出于学者“喜新厌旧”的天性。学者当日从汉唐烦琐的注疏之学中走出来,讨论着理与气、动与静、人与宇宙、人心与人生等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其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但正如历史上的任何学派一样,宋明理学在流行数百年后,已成老生常谈,失去了其新鲜的魅力。学者对在形而上的思辨领域中神游八表感到厌倦,而想回到脚踏实地的学问上来。乾嘉学者赵翼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表达的这种心情。乾嘉学派是清代“汉学”的高峰,主要分为“吴派”和“皖派”两大支。吴派导源于江苏吴县人惠周惕,经其子惠士奇而成于其孙惠栋,钱大昕、王鸣盛、江藩等都属这一派。吴派以“博古好古”为宗旨,故其在搜集汉儒旧说和辑佚亡书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皖派虽导源于江西人江永,但使之成大气候的却是安徽人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都属于这一派。皖派的特点是“无征不信”,即使对汉儒旧说,也不盲从。主张以文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明经典大义,故其在文字训诂和名物考证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清代“汉学”及乾嘉学派主要是以考据的方法见长,其研究领域后来扩展到经史子集四部书,并不限于儒教经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