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70页(807字)

临水春浴以祓除不祥的传统节日,又称“禊祭”,原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按照十二地支纪日法),故称“上巳”节。上巳节的习俗主要是春浴,男女相约来到水边,以春天的清水洗浴,以祛除不祥,古人称为“祓禊”。祓原指巫术仪式,在古代的上巳节,原来是有女巫在水边举行祛邪仪式的;禊则有清洁的含义,在水边修禊,取洗涤积秽、祛除不祥和疫病的意思。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自然也就成了少男少女自由欢爱的节日。《经·郑风》中有一首《溱洧》,就是描写上巳节郑国男女在溱水和洧水边欢笑相谑、互赠芍药的盛况的。古诗中的这种情景,令后来变得“文明”的学者很不容易理解,竟将其目为“淫诗”。后来,这个节日渐渐变得“文明”起来,《论语·先进》记载孔子请弟子各言其志,曾皙说:暮春三月,当穿上春衣的时节,我愿同五六位先生一起,带着六七位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哼着歌儿回家。这正是说的上巳节,连孔子也不禁悠然神往,感叹道:我赞同曾皙的志向!曹魏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从此上巳节又称“三月三”,而且完全演变成郊外游春、水边宴饮的节日,届时还有“曲水流觞”的活动。所谓“曲水”,就是在风景美丽的郊外,引水环绕成渠,大家围坐其旁,然后将酒杯置放在上游,任其顺着“曲水”之流漂浮,这就叫“流觞”,待这顺水漂浮的酒杯停在某人面前时,就该此人取饮。这一习俗在东晋贵族文人中非常流行,书法家王羲之的名篇《兰亭序》记的就是他和谢安、孙绰等名流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溪水旁宴乐雅集、曲水流觞的韵事,后代传为佳话。唐玄宗时,每逢上巳节,贵族男女和文人学士则多喜欢游赏于城南的曲江池边,杜甫曾有《丽人行》记其盛况:“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曲江池原为汉武帝所造,其水曲折,如广陵之江,故名。后来池水淤塞,唐玄宗命人疏凿水道,大加兴建,烟水明媚,花木茂盛,遂成为贵族文人春游宴饮的胜地。

上一篇:花朝 下一篇:社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