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171页(492字)

祭祀社神的节日。社就是土地之神,但在甲骨文中,社与土字一样,作“”,像男性生殖器。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遗韵。例如在齐国,每逢社祭之日,少男少女就自由聚会在一起,尽情欢爱,毫无顾忌。据《春秋》记载,鲁庄公抵挡不住这种诱惑,竟亲自跑到齐国去,要观看这一狂欢节的盛况,以饱眼福。后代儒家斥为“淫声”的“桑间濮上”之音,实际上多是春秋时代郑国和卫国的少男少女歌咏社日狂欢的流行歌曲。“社”原与“土”本是一字,后来加上“礻”旁,也就成了土地神的名称。中国是农业国,作为土地神的社自然受到华夏民族的热烈祭拜。祭社有春秋之分,春社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秋社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古人祭社的目的,春祈丰年,秋报神功,合称“春祈秋报”。毫无疑问,社日也是民间的狂欢节,习俗虽因时因地而有不同,但大都是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如社会(社日赛会)、社戏等。唐代王驾《社日》写乡间春社的情景:“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秋社是丰收之后的节日,其热闹程度更在春社之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