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486页(625字)

秦汉学派之一,以阴阳五行为其基本教义,故称“阴阳家”或“阴阳五行学派”。“阴阳”和“五行”最早属于两个不同的观念系统,根据现存的文献,“阴阳”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这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性质的一种抽象,一般认为,这一观念最早产生于对天象的观察,都与日照有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推而广之,凡宇宙间两两对立的事物及其性质,如天地、高下、大小、长短、刚柔、雄雌等,都可归结为阴阳这两大对立统一的范畴。但据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研究,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是初民特有的思维逻辑。也就是说,阴阳观念的产生更可能与初民的思维特点有关。五行则是对宇宙物质的一种概括,古人以金、木、水、火、土来概括或代表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及其功能、属性与变化等,类似古希腊的“四大元素说”。这一观念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以“五”为限,则可能与远古神秘的数字崇拜有关。到了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当时以此名家的代表是齐国邹衍,他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非常大。秦相吕不韦挂名编纂的《吕氏春秋》,西汉今文经学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着名学者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等,都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司谈《论六家要旨》,第一家便是阴阳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