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503页(1338字)
【生卒】:1635—1704
【介绍】:
清初思想家。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出生在博野县(今属河北)的一个农家。颜元早年习医,还学过道家神仙术,喜读兵书,并学剑术。二十四岁读陆王语录,颇为倾心,遂成为陆王的信徒。两年后,他又读《性理大全》,接触到周、程、张、朱的思想,便抛弃了陆王心学,改宗程朱理学。三十四岁那一年,他为养祖母守丧,严格遵循朱熹所定家礼,“泣血哀毁”,弄得差一点儿丧了命。这使他对程朱理学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此后,他对程朱静坐和读书的修养方法也产生了怀疑,并在《存学篇》、《存性篇》、《存人篇》以及《朱子语类评》等一系列论着中,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彻底的清算。颜元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学风,甚至说:“读书愈多,愈惑,审事机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又说:“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他猛烈抨击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其害“甚于焚书坑儒”。他以行医卖药、教授生徒为生,从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所以连秀才的头衔也不曾得到。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些人心里虽然也瞧不起“八股”,但不能脱俗,要用“八股”做敲门砖,去博取一个功名。颜元则宣称:“宁作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当时人以为,一个人如果连秀才都不曾捞到,便算是“废人”,颜元却说:“若不作秀才,只废八股业耳,未为废人。”颜元反对宋、明以来空谈心性的无用之学,痛斥程朱之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提倡恢复“周孔正学”,即所谓“实学”。清人戴望在《颜氏学记》中将颜元的思想特点归结为“以事物为归”,即“唯在实学、实习、实用”。这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条崭新的思路。从来的儒家学者,关注的都是圣经贤传,而所谓学术,无非就是以古书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不同,或学术思想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的学派。颜元主张的“实学”,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指经史、天文、地理、象数、军事、水利、工程等,而且强调“习行”、“习动”的学风,反对考据训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注重实习和实践。颜元从未涉足官场,不屑与权贵名流交往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一辈子主要在家乡着书立说,讲学授徒。他晚年曾受聘主持漳南书院(在今河北肥乡县),建立规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斋。“斋”相当于现代大学的“系”,下面又分诸科即专业,如“文事斋”分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艺能斋”分水学、火学、工学等科。与古典人文教育的模式完全不同。他将“格物致知”中的“格”解释为“动手做”,说是“手格其物,而后知至”,从而将“格物致知”这一传统的道德命题变为“实践出真知”的科学认识论。但颜元学说的传播,却得力于河北蠡县人李塨(1659-1733,字刚主,号恕谷)。这位颜门弟子周游南北,广交学友,使颜元学说风行一时,故有“颜李学派”之称。梁启超曾说,清代学者中有人“举汉宋诸派所凭借者一切廓清之,对两千年思想界为极猛烈诚挚的大革命运动,其所树的旗帜曰‘复古’,而其精神纯为‘现代的’,其人为谁?曰颜习斋及其门人李恕谷。”颜李学派的第三代传人程廷祚是乾隆年间很有影响的一位学者,吴敬梓与其相交,深受其影响,于是写出了杰出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