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513页(783字)

汉代谶纬神学的钦定法典。又称《白通德论》,简称《白虎通》。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后,儒教成为国家宗教,经学成为官方神学,但经学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门户林立,异说叠出,以至当时就有“《》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的说法。公元前51年,汉宣帝亲自在皇宫石渠阁主持了御前经学会议,来讨论并统一“五经同异”。到了东汉,经学内部各家各派的门户之争又达到高潮,校书郎杨终向汉章帝建议,像当年宣帝的石渠阁会议那样,召集一次全国经学会议,由皇帝亲临裁决,来统一“五经异义”。汉章帝接受了这一建议,于公元79年,召集诸儒、博士、朝臣等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史称“白虎观会议”。白虎观会议的讨论记录由着名史学家班固奉命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由于此书的结论是皇帝“称制临决”的,所以在东汉,它便具有钦定法典的性质。《白虎通义》实际上是根据与会诸儒讨论发言的记录,如关于“天子”:“天子者,爵称也。爵所以称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载,谓之天子,上法斗极。’《钩命决》曰:‘天子,爵称也。’帝王之德有优劣,所以俱称天子者何?以其俱命于天,而王治五千里内也。《尚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何以知帝亦称天子也?以法天下也。”又如关于“灾变”:“天所以有灾变何?所以谴告人君,觉悟其行,欲令悔过修德,深思虑也。《援神契》曰:‘行有玷缺,气逆于天,情感变出,以戒人也。’灾异者何谓也?《春秋潜潭巴》曰:‘灾之言伤也,随事而诛;异之言怪,先感动之也。’变者何谓?变者,非常也。《稽耀嘉》曰:‘禹将受位,天意火变,迅风靡木,雷雨昼冥。’”就这样以问答的形式,从谶纬神学的角度,广泛阐释了儒教教义的各种问题,如爵号、礼乐、制度、伦理、人生、社会、自然等。全书分为四十四篇,也就是四十四个专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