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392页(1485字)
【生卒】:1715—1763
【介绍】:
古代最杰出的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别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被编入满洲正白旗,成了旗人。
高祖曹振彦随清兵入关,因立有军功,成为专为宫廷服务的内务府官员,曹家便开始发达起来。曾祖母孙氏曾当过康熙皇帝的保姆,祖父曹寅曾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
由于这层特殊的关系,康熙皇帝登基后,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便被任命为江宁织造。曹玺死后,又由其子也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继任。
江宁织造名义上是为宫廷采办日常用品的官员,但实际上是皇帝派驻江南的特使,康熙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家的显赫风光,不难想象。
曹寅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学问的诗人,着名的《全唐诗》最早就是由他组织刊刻的。曹雪芹就在这种“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康熙死后,曹家的历史便翻开了悲剧的一页。新继位的雍正皇帝以“亏空甚多”等罪名,将其父亲曹頫革职,家产也被抄没,全家迁回北京。
当时,曹雪芹才十三岁。乾隆初年,曹家又发生了一次详情不明的变故,遂彻底败落。曹雪芹的后半生是非常凄凉的,他住在北京西郊的“茅椽蓬牖”之中,回想起当日的荣华富贵,恍然如在梦中。一位贵公子沦落到“举家食粥”的地步,自然会对人生和社会生出无限感慨。大约在三十八岁前后,曹雪芹开始写作《红楼梦》,据第一回记载,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后又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红楼梦》还没有最后完成,曹雪芹便在贫病中死去了。
最后的四十回,是高鹗在《红楼梦》八十回抄本流行二十多年后续写的。令人感慨的是,曹雪芹生前冷落,身后寂寞,尽管《红楼梦》在晚清就畅行海内,甚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谚语,但关于作者曹雪芹的身世,却始终是一个谜。
原因很简单:没有人为这位伟大的小说家树碑立传,当时,小说是入不了文学之林的。而“续貂”的高鹗却名列《清史稿·文苑传》,并不是因为他续写了《红楼梦》,而因为他是进士,当过翰林院侍读,写过许多现在谁也不想读的诗文。曹雪芹是一个谜,《红楼梦》更是一个谜。有许多人来猜这个谜,就形成了所谓“红学”,后来竟又出现了“曹学”,连曹雪芹自己都不认识的远祖疏戚都被一一发掘出来。
以一部小说及其作者为研究对象并形成专门之学,这在古今文学研究中是非常罕见的。《红楼梦》所写何事,曾有人以为是影射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家事,并将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如以贾宝玉为纳兰性德,“十二金钗”为这位贵公子的座上客;有人以为是影射雍正夺嫡事,贾宝玉并非人,而是比喻“玉玺”,焦大指降清的洪承畴,妙玉指诗人吴梅村;有人以为是影射清初满汉关系,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汉”字偏旁为水,故书中女人皆指汉人,明末清初满人常被称为“逹逹”,“逹”的起笔为土,故书中男人皆指满人。近代着名学者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还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排满的政治小说,说“红”就是“朱”,而“朱”正是明朝的皇姓,“悼红”就是“悼念明朝”。直到胡适作《红楼梦考证》,第一次弄清楚了作者曹雪芹的家世,“旧红学”的种种猜谜才不攻自破。
胡适以无可辩驳的材料证明,《红楼梦》不过是作者的“自叙传”,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确定了“新红学”的基本思路。尽管后来的“红学”家对《红楼梦》有种种不同的理解,但都以胡适的结论为前提,即《红楼梦》写的是曹雪芹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