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270页(509字)

撒拉语译音,原意为“水手”,意译为“驾驱筏子者”,亦译“筏子客”。自古以来,居住在黄河之滨的撒拉族,充分利用贯通甘、青两省的黄河水道,从事木材、皮及往返行旅的运输,于是产生了筏子,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撒拉人称之为“乔瓦吉”的筏子客。黄河上游的筏子有木筏、皮筏两种,筏子客就是这些水上运输工具的驾驭人。春天来临,黄河解冻,撒拉族的筏子客就把产于青海的木材扎成一个个木排,又把大宗的土产羊毛、皮张装上皮筏子,顺黄河激流而下,运到兰州,乃至宁夏、包头等地销售,然后买上本地所需布匹、日用百货,取道陆路而归。这一路程山高谷深,落差大,水流湍急,一路布满漩涡险滩。从事筏子客职业的人,不但要水性好,熟悉一路水情,而且遇事要机智果断,有不怕死的精神。数百年来,撒拉族的筏子客们凭着他们惊人的勇敢精神和高超的水上技术,在通向内地的黄河水道上开出了一条大道。被称为“藏克”的筏子舵手,是最受人尊敬的人。每遇险情,他们便傲立筏上,沉着应战,避开暗礁,越过险滩,遐游黄河,通行无阻。如今,随着陆路交通的大发展,古老的黄河水道显出河面冷落船筏少的景象,从事筏子客职业的人也自然越来越少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