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45页(1038字)

土族的婚日一般为三天,女方家一天或一天一夜,男方家两天。一般在傍晚由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者)与新郎,牵一头白母和给新娘的坐骑(习惯上忌讳骡、驴等),携带给新娘的服装、首饰到女方家。届时女方家门口有侍者拦住敬酒,妇女们唱歌迎接,并堵在门口与纳什金唱对答歌。进门时妇女们从门顶上泼水。待坐定受款待后,妇女们又围在窗外和炕沿唱“纳什金斯果”(骂婚)和其它歌曲,取笑、戏谑纳什金,纳什金也下地歌舞。“改发”是土族婚礼的主要仪式之一,须择吉日良辰举行。一般在叫头遍后被认为是良辰。这时,由新娘的姐姐拿着妆奁、带新郎到闺房,由新郎亲手解下新娘辫子上的红头绳,用木梳先梳三下自己的头,再轻轻梳三下新娘的头。之后,由新娘姐姐将新娘的头发改梳成新婚妇女的发式,穿戴起新婚妇女的服装、首饰。黎明时,送亲队伍上启程。起程前举行上马仪式,即让新娘离开闺房到堂房坐在事先备好的红或白色的毛毡上,女方家一人将摆在堂屋里的佛经、柏香、佛灯、奶、红筷子、茯茶、粮食、白羊毛等依次移动,纳什金在屋外边唱边舞,屋内移动什么他就唱什么,一直唱到上马起程为止。上马时女子们拉住马缰唱上马曲,新娘亦在马背上唱哭嫁歌,其父亲或兄长手拿一根系哈达的木棍,一边在姑娘头上舞动,一边呼喊着姑娘的名字(土语叫“留阿扬”),待姑娘回声后,他立即返回堂屋,这样反复三次,姑娘的马也随之牵返三次。之后,送亲队伍才正式起程。土族称送亲者为“红仁切”,由家族主要成员、新娘舅舅、姑夫等组成,另由新娘姐姐和姑母中选一位全吉人(须是头婚、夫妻健在、有男有女)作为伴娘同去,姐夫或弟弟作为压嫁妆箱的人一同前往。送亲队伍一路上接受新娘亲戚和同村已婚妇女们的敬酒,唱着酒歌,浩浩荡荡。当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时,男方家派几人到二三里之外迎接并敬献哈达、酒,到家门口时再行此礼。在大门口置一盛满麸皮的升斗,上插系有哈达的箭,另放一碗牛奶和一根柏树枝。“红仁切”到门前用柏树枝将牛奶洒向四方,并围着盛满麸皮的方斗边撒边舞边唱,新郎新娘男左女右手扶一只用红布包裹的瓷瓶,踩着红、白毛毡慢步进入院子。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午后,女方家举行答谢仪式,即将新娘绣制的衣物、枕头等一一送给男方家庭成员和男方的舅舅、媒人、厨师,男方亦送钱酬谢。女方送亲者在受到男方歌舞盛宴后的次日返回,伴娘、新娘则第三日回去。新娘在娘家三天后回到婆家。至此,婚礼仪式全部结束。土族的婚礼仪式因其居住地不同而不完全相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