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摩尼教信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74页(1100字)

摩尼教最初通过粟特商人传入回鹘汗国境内,但其范围很小。在唐宝应元年(762),鄂尔浑回鹘牟羽可汗(又作“登里可汗”)派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攻克洛阳后在那里得见主持唐朝摩尼教务的大慕阇(主教)睿息(摩尼教12大慕阇之一),并于763年将他与其4名弟子请至回鹘汗国传教。这些教士都是该教高僧,精通摩尼教的7部经典,文才高达。他们至汗国之后,牟羽可汗本人首先皈依了摩尼教,接着许多回鹘达官贵人相率信奉,使摩尼教在汗国境内更广泛传播。不久,牟羽可汗宣布以摩尼教为国教并取代了回鹘人传统宗教——萨满教的地位,成为汗国境内最有势力的宗教,在回鹘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教士们广泛地参与汗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如在汗国举行盛典时,他们与宰相、都督、公主等汗国要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恩典,可汗在处理重要国事时,与摩尼教高僧协商,甚至决定军事行动时,还要依照摩尼教徒占卜结果行事,有的还充当可汗的使者,代表可汗办理国务。780年,汗国宰相顿莫贺达干起兵袭杀了牟羽可汗,同时屠杀了粟特商人和摩尼教士等2000多人,使摩尼教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但公元806年后在汗国内又开始得势,恢复其显赫地位。808年,回鹘汗国统一西域后,摩尼教廷在高昌、焉耆、龟兹、拨换城(今阿克苏)、疏勒设有五个教区,以焉耆区为中心。直至高昌回鹘汗国前期,高昌始终是摩尼教会的一个重要教区和教会活动中心,中亚、西亚和蒙古高原的许多摩尼教高僧都在高昌城中长期居住和活动。因此留下了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写成的大量的摩尼教文献,其中有中古波斯文、叙利亚文、帕提亚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其内容多为摩尼教经典、忏悔文、赞美、寺院经济文书等。近代在吐鲁番发现的摩尼教文献之多是惊人的,总数为1万多件。不少文献的封面、扉页和正文中还有彩色的插图,精美的程度一直令今人为之惊叹。同时,在吐鲁番高昌古城东部的吐峪沟和古城北部的柏孜克里等地发现了不少摩尼教寺院及洞窟的遗址。在我国有关史料中也提到过当时在高昌有不少寺院和僧士。在吐鲁番还发现了上面画有精致的摩尼教供养人像,其绘画技艺高超,色彩鲜艳;反映摩尼教徒善于绘画特性的摩尼教旗幡多件和铜质摩尼像等遗物。这些充分地说明,当时摩尼教在高昌地区传播及在维吾尔人中的地位和影响。这对当时的维吾尔人吸收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原文化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9世纪末,高昌回鹘可汗改信佛教并以佛教为国教之后,摩尼教受到排斥和禁止,便逐渐衰落和消失。有些资料提到,直至13世纪在吐鲁番还存有摩尼教,到了14世纪末伊斯兰教占统治地位后才完全消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