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402页(425字)

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一种拼音文字。根据东乡语和汉语拼写出土语消经和汉语消经。共有32个字母,书写习惯沿阿拉伯文自左向右横写。词尾有四种书写形式,有些字母还有变体和改变笔型的写法。有9个主要表示元音的符号和4个标点符号。缺点主要是:正字法不健全,无字母表;有一字母多音值和一音值多字母现象;基本以音节为单位连写,介词连写的较少;附加符号多,有些附加符号与元音字母重复。另外,土话消经中的字母比阿拉伯文字母多4个(阿拉伯文有28个字母)。东乡族使用的消经文字大约产生于17世纪,是伴随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发展以及受回族消经文的影响而产生的。主要用于记录东乡族民间文学,札记和通信等。使用范围包括甘肃、新疆等东乡族聚居区,使用者多为教长、老人、阿訇、满拉等宗教神职人员。目前随着汉语言文字在东乡地区的普及,其作用和用途已缩小。主要用于记录、传抄带有宗教色彩的东乡族民间歌,通信记事多用回族的汉语消经文或汉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