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医药物学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64页(1718字)
该学说包括关于药物性级、矫正药、代用药、药物剂型4个方面的学说。
(1)药物性级的学说,是关于药物属性的强弱程度的分类等级和应用的学说。维医认为,药物的性不但分为热、湿、寒、干4大类,而且大多数为混合性,即:干热、湿热、湿寒、干寒。
其药性的强弱程度也有不同,根据药性的强弱,将它分为4级,即:1、2、3、4级。
1级为性质最弱,4级为性质最强,并且4级性属药大多数为具有毒性。
例如:胡豆的性为1级干热,它不但作为性质最弱的药,用于治疗较轻的疾病,而且平时可作为食品食用。巴豆的性为4级干热,它不但药性最强,而且具有毒性,不但不能食用,而且用于治病也要慎重,内服一定要先去毒精制后才能用于治疗病情较重的顽固性疾病。
维医认为,产生药物混合性属的二方性质的级度,也在多数药物中有所不同,如:某一种药的药性为干热,但它的干和热二方的性质也有不同,即:干性程度为1级,热性程度为3级,故它的性属称之为1级干3级热,等等。例如:骆驼蓬子的性属为3级热2级干;石榴的性属为1级湿2级寒;沙枣的性属为2级干1级寒,等等。
药物性级的临床应用方面,维医将性为干热的药用于治疗湿寒性气质失调疾病,如:骆驼蓬子用于治疗2级湿3级寒的疾病等。制剂的性级也是如此,它们的性属大多数也有一定的性级,科学配备,具有一定的专用计算方法,确定制剂性级后,才能用于相应程度的疾病。(2)矫正药学说,是关于某种药对某种器官的疾病具有显着疗效,但对另一种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害时,为了消除或矫正这种不良反应而同用其他药物的学说。矫正药不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而且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维医以此为据,已对绝大多数药物制定了矫正药,如:洋茴香虽然对头痛、胃肠疾病很有疗效,但对肠道有害,并引起热性头痛,故为矫正它的这一不良反应,治疗肠道疾病时与小茴香同用;治疗头痛时与各种斯尔坎吉本(醋糖浆)同用。(3)代用药学说,是关于某种药紧缺时,代用性味、功能和主治相似的其他药物的学说。代用药不但是经过实践验证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用药规律性。维医以此为据,已对绝大多数药物制定了代用药,如:巴旦杏仁无货时,可以油松子来代替;性为2级干热的荜茇根无货时,可代用功能和主治相似,并且性为2级干热的等量胡椒,或性为1级干热的1倍量的红花子,或性为3级干热的2/3倍量秋水仙,等等。
(4)药物剂型,系指维医根据病情和治疗要求,将各种药物制成的各种剂型。根据形状不同分为4大类,即膏状制剂、硬状制剂、散状制剂、液状制剂。①膏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末,过箩或不过箩,与粘液或炼蜜或一定的配料制成的半固体制剂。一般多为内用,也有外用的。根据方剂组成、药味、作用、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及形状不同等分为10多种,常用的有:赫米日(糖膏),伊特尔非勒(诃子膏),阿亚热吉(苦膏),塔尔亚克(解毒膏),加瓦日西(粗膏),买朱尼(蜜膏),罗布比(仁膏),木帕日(情舒膏),古力坎(花膏),罗奥克(含膏),买尔赫米(软膏),孜马地(敷膏)等。②硬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细过箩,与一定的配料制成的固体制剂,内用和外用。
根据配料、制法、形状、使用部位等不同,分为近10种,常用的有:库日斯(片),艾比(小丸),西亚非(肛门栓),排提乐(耳鼻栓),排尔孜节(阴道栓)等。③散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研细过箩,或药物与方糖或砂糖研细过箩制成的粉状制剂,内用或外用。
根据制法、使用部位及用法的不同,分为近10种,常用的有:苏甫非(散),苏怒尼(牙粉),库赫力(眼粉),再如日(吹粉),努福赫(口腔粉)等。新的剂型还有:卡甫苏勒(胶囊),佳瓦赫日(冲剂)等。
④液状制剂,系指将一种或几种药物,采用不同的制法和配料制成的液体制剂。根据配料、制法、使用部位和用法等不同,分为20多种,常用的有:晒尔比提(糖浆),马奥力(汁液),斯尔坎吉本(醋糖浆),艾热克(蒸露),木拉巴(果浆),买提布赫(汤),奴库伊(浸泡液),罗阿比(粘液),布胡日(鼻闻液),帕守也(洗脚液),热未格尼(油剂),奥克乃伊(灌肠液),库土日(滴液),提扎比(酸液)等。新的剂型还有:注射液、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