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111页(395字)

鄂伦春语意为“摇篮”。长约1米,用一长一短两片弯成U形的薄木板构成主框,长的为主帮,短的做靠背帮;用薄木板装底座,狍皮或鹿崽皮做靠背底,也有用皮绳编织靠背底的。摇篮两头拴一条较宽的皮带,搬迁时将摇篮负于背上骑。摇篮两侧钉有皮绳,用它捆绑孩子,以免颠簸时掉出。在宿营地,将摇篮吊在树上,孩子安睡或嬉戏其中。摇篮靠背周围还装有树骨、骨、贝壳等挂饰,晃动摇篮便会发出声响,哄孩子入睡。有的还在头部两侧挂木雕的小鸟和小。传说挂小鸟可使孩子不患耳病,并能像小鸟一样展翅飞翔;挂小老鼠则预示孩子像小鼠一样机智、灵敏。有的用黑布做成一大二小的三个小人挂在摇篮顶部,作为孩子的护身符。摇篮内铺垫狍皮或棉垫,旧时将朽木搓碎,装在布口袋里,制成独特的“尿不湿”,既柔软,吸水力又强。孩子的裹被是一张狍皮去掉四条腿,狍头处拼缝成帽兜,做工精巧,暖和适用。

上一篇:恩都日开天 下一篇:恩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