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153页(295字)

蒙古族民间歌舞形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由头戴面具、手持道具的固定角色,走村串户进行表演。节目分为沿途歌唱、场院歌舞、室内坐唱三个部分。演唱内容有两类:一是蒙古族民间礼俗性活动,如《祭火》、《祝辞》、《活佛颂》等;二是带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如孙悟空、八戒等西天取经、镇妖保民等。既有单人表演,亦有集体歌舞,说唱结合,插科打诨,具有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音乐古朴简洁,以短调为主。舞蹈则刚健质朴,多用甩绸与端腿蹉步动作,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的古老传统,同时大胆借鉴藏传佛教查玛与汉族秧歌,成为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