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240页(329字)

蒙古族吹管乐器。“冒顿”,蒙古语意为“木头”。流行于新疆阿尔泰山地区。其管身长60公分,管径约2公分左右,三孔,两端开启。演奏者将管子上端顶在上腭牙床上,双唇包住,先由入声发出主音上的持续低音,再用剩余气息吹出旋律,构成独特的二声部复调音乐织体。其演奏方法:右手食指按第一孔,中指与无名指夹住管体上部;左手从下方反托,食指与中指夹住管体下部,拇指按第二孔,食指按第三孔。制作方法较为简单,截取拇指粗细红柳条,剖为两半,刳成空槽,对合为管,用绵食道外膜将管体套住,放置阴凉处干燥即可吹奏。其曲目均有标题,表现阿尔泰山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及蒙古人的游牧狩猎生活,如《阿尔泰的颂赞》、《奔跑的黑》、《枣红》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