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33页(872字)

亦作“牂柯”。壮、布依等族地区古名称。①古河名。牂牁江,一作群柯水,亦名郁林江。指今红水河及其下游黔江、浔江、西江这一水系。河的两岸为古西瓯、骆越族人发祥地,今仍多壮、布依等少数民族。取近人徐松石《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的说法,“苍梧”、“牂牁”均壮族先民“壮古”的音译。“古”者,“我”也;“壮”即壮人,故“壮古”意为“我是壮人”。江因族而得名。②古国名。位于红水河(古称“牂牁江”)北岸今贵州省地,主要是今布依族苗族的分布区域。因江而得名。见《管子·小匡篇》载齐桓公的语言云:“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③古郡名,作“牂柯”。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属益州,领且兰(今贵州福泉)、镡封(贵州兴义及广西凌云、乐业一带)、鄨(今遵义)、漏卧(云南罗平)、平夷(贵州仁怀)、同并(云南徵江)、谈指(贵州郎岱)、宛温(贵州盘县)、毋敛(贵州独山及广西南丹)、夜郎(贵州桐梓)、毋单(云南华宁及广西隆林、西林)、漏江(云南通海)、西随(云南沅江)、都梦(云南广南)、谈稿(云南陆良及广西西林)、进桑(云南沅江)、句町(广西德保、西林等地)等17县,其中大部分属于壮、布依族分布地区。牂柯郡的治所屡有迁徙。三国南朝梁都有牂柯郡的设置。梁大宝元年(550)废。隋复置,辖境缩小为今贵州织金、平坝、紫云以东,余庆、施秉、岑巩以南,三穗、榕江以西及道安、遵义一带。治所在牂州(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唐武德(618-626)年间废郡,而存牂州,永徽(650-655)以后废。④古县名。隋置,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北。⑤古族名,见于隋,唐,五代因之。分布在隋牂柯郡地,谓之“牂柯蛮”。以击铜鼓、住干栏、种水稻、椎结发式为特征。婚姻以酒为聘,杀人不偿死,唯以谢之。首领谢羽于隋大业(605-618)末年据有其地。唐武德三年(620)遣使入贡,授为牂州刺史,称“夜郎郡公”。“牂柯蛮”,与今布依、侗、水、苗等民族有密切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