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粑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462页(344字)
壮族风味食品。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多于春节和端午节期间包制。制作方法:将糯米浸泡软和,以猪肉、香肠、腊肉、猪排、绿豆、面酱等做馅,有的地方还用芝麻、花生仁、油、盐、五香粉等同糯米拌在一起。然后用粽箬、芦苇叶、竹叶把糯米和肉馅包裹捆紧,置于锅内文火长炖,使之熟透酥软,即成。粽粑有大有小,一般以一斤为宜,小的只有三二两重,而特大粽粑可达十斤,甚至更重,壮语呼之为“凤莫”。“凤”即粽粑,“莫”即“黄牛”,大的意思。这是一种特需品,用以供祭祖灵。粽粑有长方形、三角形、长而弯的多种形状。前者中间稍凸,两头稍低,形同枕头,俗称“枕头粽”。后二者分别称为羊角粽、牛角粽,多在端午节包制吃用。枕头粽一般则于春节包制。春节包粽粑,吃粽粑,无粽不成节。
上一篇:总管制度
下一篇: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