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4页(569字)

①西南地区古族名。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后汉书·西南夷·哀牢传》等书。两汉时分布在今云南西部和西南部的保山、德宏、临沧、西双版纳及境外伊洛瓦底江上游两岸地区。哀牢亦为其一首领名。有九隆传说。种植五谷,植桑养蚕,善纺织,所织罽(毛织品)、帛叠(木棉布)、兰干细布,精致美观。有文身、穿鼻、儋耳、衣着尾、穿贯头衣等俗。汉建武二十三年(47),哀牢王贤栗攻益州郡西部边境鹿茤部落,败,汉王朝据哀牢部分地置嶲唐、不韦两县。公元51年,栗求内属,与内地中央王朝正式建立联系,“岁来朝贡”。永平十年(67),东汉从益州郡西部划六县,与嶲唐等设益州西部属国,治嶲唐。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率55万余众归汉,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又割益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建初元年(76),哀牢王类牢反,攻嶲唐城,后为昆明人首领卤承击败,类牢被杀。澜沧江以西哀牢事迹此后少见于史载。其族属说法不一,有濮人说、氐羌说、百越说等。②古地名。汉时包括了今云南西南、西部的澜沧江、怒江及缅甸迈立开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华阳国志·南中志》称其:“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其地物产丰富,多矿产、珍稀动物,产木棉、濮竹等。民族繁多,如鸠僚、闽濮、裸濮、僄越、身毒等。各族社会发展不平衡。为内地通东南亚孔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