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125页(487字)

东北古族名。北魏登国三年(388)始见其名,隋省“库莫”,单称“奚”。源出东胡,为鲜卑宇文部后裔(一说源于匈奴)。东晋时,宇文部为慕容皝所破,遗民逃匿“松漠之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时与契丹未分。唐末,部分奚民不堪契丹苛政,在首领去诸率领下,西徙妫州(治今河北怀来县)北山内附,别称西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阿保机五年(911),皆被契丹人征服,后有“五部奚”(即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六部奚”(上述五部外,增阿保机以奚反叛流散者所置堕瑰一部)之称。唐中叶前,奚盛于契丹。后契丹日强,受契丹役属,常为之守界。及被阿保机兼并后,复于其聚居地置奚王府以领之,另将战争中俘获的奚民置迭刺迭达、乙室奥隗、楮特奥隗等部,归南府统领,分而治之。以射猎游牧为生,已有农业,“稼多穄”,西奚更“颇知耕种”;手工业以造车着于时。俗同突厥,居无定处,住毡庐,环车为营。断木为臼,瓦鼎为粥,杂寒水而食。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一作二十年),奚王府献其地于辽建中京,此后不少奚人渐融于契丹。至金代,史已少见此族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