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86页(858字)

中国古代民族名,居于东北。亦作息慎、稷慎、肃捽。名称含义有三种说法:一说源于神鸟名;一说由女真语“东方”、“海青”合成,意为“东方之鹰”(海东青);一说乃通古斯语“人”的意思。史载其居地邻近“不咸山”(今长白山),分布于今东至日本海,南达牡丹江上游,西抵嫩江,北拥黑江中下游流域的广大地区。其所在也有数种说法:一说在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南北广大地区;一说初居辽西和今河北北部,后迁至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一说只在今牡丹江中游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一说史前时代在今山东半岛,后沿今山东蓬莱至大连的一条海脊(今庙岛群岛一线)迁至东北。还有个别国外学者否认中国东北有过这一民族。周武王克商时,曾向周贡“楛矢石砮”。成王、康王时遣使来朝。成王特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褒奖。景王时大夫詹桓伯列举周朝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说明春秋以前其地已纳入中原王朝版图。以狩猎为生,曾向周王室贡“尘”。考古发现证明,早在3000年前,其社会已出现形态分化,发展程度亦不均衡。居今松花江上游及牧丹江中游一带者,开始使用青铜器,农业已成生产方式,并饲养等家畜,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生活,贫富差别初露端倪。分布于乌苏里江流域及其以东、以北地区者,仍以捕和狩猎为业,使用陶器,但种类单一,制作粗糙。尚处于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汉代以后,史书称其时臣属于夫余的挹娄,乃其后裔。但三国魏青龙四年(236)至北朝时,肃慎之名复屡见于史,《晋书》还立《肃慎传》,故史家对其与挹娄的关系认识不一:多数认为挹娄即其改称,因旧名未完全消失,故互见于史书;一说挹娄乃其西境之一部落,因挹娄于汉代强大后阻隔其通往中原之路,故中原人误以挹娄为古肃慎;一说肃慎、挹娄和南北朝时的勿吉,皆为同时并存的部落名称,中原人在不同时期以与自身有联系的部落之名概称之。然而史家皆认定隋唐时期的靺鞨,辽金元明时期的女真,是属于肃慎族系的中国古代民族;今满、赫哲、鄂温克等族均与肃慎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