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的边境贸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51页(566字)

边境贸易是指我国与周边国家通过协议或不通过协议在接壤的边境地区进行的贸易,一般由历史形成,是边疆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长久以来进行经济往来的传统方式,也是现阶段沿边开放的主导形式,最终的目的在于满足两国边境居民对生产、生活必需品的需要。

边境贸易有三种具体方式,即:边境地方贸易、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边境贸易从短期来看,通过各取所需、互通有无的商品交换,可以解决双方边民和沿边地区对对方商品的需求。由于双方市场结构差异的存在,双方都可以从中获益。通过边境贸易可以使我国边疆干部群众开阔眼界,突破封闭,培养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经商过程中培养锻炼才干,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和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才。从长期看,边境贸易由于是流通产业,因此对工农业生产具有强大的关联作用,它能为沿边地区生产部门打开外部市场。此外,边境贸易引起的人员往来还对沿边地区的旅游、商业服务和交通运输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关联作用。这些产业又产生出新一波的关联作用,从而使沿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向多元化、高级化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合理结构。当沿边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经济规模与联系扩大后,就会促使交易方式、管理办法、结算方式、设施条件等向高层次发展。边境贸易将逐渐与地贸、国贸融为一体,成为沿边地区中外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

上一篇:渠梨国 下一篇:天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