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虾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四卷》第55页(1298字)
【概况】:
异名 白萆薢、白姜、白薯(《中药大辞典》),黄生姜、萆薢(江西),金线吊蛤蟆(安徽),粉草薢(浙江)。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纤细薯蓣的干燥根状茎。
原植物 纤细薯蓣Dioscorea gracillima Miq.
历史 癞虾蟆之名最早出于《植物名实图考》谓:“癞虾蟆产南康庐山,赭根细须,大如指,青茎蔓生。近根(根状茎)4叶对生,根似玉簪花叶而小……细如粟米成穗,开5瓣(花被碟形,顶端6裂)小黄花。”根据形态描述,分布附图,应是本种。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横生,竹节状,形状不规则,表面有细丝状须根。
单叶互生,有时在基部3~4片轮生,叶片卵状心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有时边缘明显的啮蚀状,干后不变黑,背面常具有白粉;叶柄与叶片近于等长。雄花序穗状,单生于叶腋,通常作不规则分枝;雄花无梗,单生,很少2~3朵簇生,着生于花序的基部;苞片卵形,薄膜质;花被碟形,顶端6裂,裂片长圆形,花开时平展;发育雄蕊3,药隔宽约为花药的1/2,不育雄蕊3,棍棒状,二者互生,着生于花托的边缘。
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
蒴果三棱形,顶端截形,大小不一,一般长1.8~2.8cm,宽1~1.3cm,种子每室2枚,着生于中轴中部,四周有薄膜状翅。
花期5~8月,果期6~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58页.图79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坡疏林下,较荫湿的山谷或河谷地带生长较多。
分布于中国安徽南部、浙江、福建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东部。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挖根状茎,除去须根,切成薄片,或斩厚片,晒干。
鉴别 根状茎不规则圆柱形,常扭曲,多短分枝和结节,直径1~2cm;表面暗黄棕色,上侧常有微凸起的茎痕,四周有众多细小的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尚平坦,粉白色。气微,味苦。
。【化学】:根状茎含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薯蓣皂甙(Dioscin)、原纤细薯蓣皂甙(Protogracillin)和原薯蓣皂甙(Protodioscin),水解后得薯蓣皂甙元1.03%~2.39%。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9
【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利湿浊,祛风湿。
主治 浙江遂昌地区民间用根状茎捣烂,敷治淋巴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