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四卷

麒麟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四卷》第97页(1261字)

【概况】:

异名 狮尾草(《岭南采药录》)。

基源 为天南星科麒麟叶属植物麒麟叶的全株。麒麟叶属全世界约26种,中国有3种,药用的有2种。

原植物 麒麟叶Epipremnum pinnatum(L.)Engl.(Pothos pinnata L.;Rhaphidophora pinnata Schott)又名爬树(海南),百宿蕉、上树龙、百足藤、飞来风(广东),飞天蜈蚣(广西)。

形态 藤本。

茎圆柱形,下部粗2.5~4cm;气生根具发达的皮孔,平伸,紧贴于树皮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cm,上部有长2.2cm的膨大关节;叶鞘膜质,上达关节部位,逐渐撕裂,脱落;幼叶片狭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熟叶宽长圆形,基部宽心形,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mm的小皮孔,叶片长40~60cm,宽30~40cm,两侧不等的羽状深裂,裂片线形,基部和顶端等宽或略狭,裂弯宽5~7.5cm,狭长渐尖,裂片上有叶片的Ⅰ级侧脉1~3条,Ⅱ级侧脉与Ⅰ级侧脉成极小的锐角,或逐渐与之平行。花序柄圆柱形,长10~14cm,基部有鞘状鳞叶包围。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cm,渐尖。

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cm,粗3cm。雌蕊具棱,长5~6mm,顶平,柱头无柄,线形,纵向;胚珠2~4,着生于胎座的近基部。种子肾形,稍光滑。花期4~5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册,25页,图版4∶1~7)

生境与分布 附生于热带雨林的大树上或岩壁上。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的热带地域;福建有栽培。

。【药性】:

性味 ①《新华本草纲要》:“全株:味苦、微辛,性平。”②《华东千种草药》:“淡、微涩,平。”

功效 活血散瘀,清热解毒。

主治 骨折,枪伤,跌打,劳伤,感冒,四肢酸痛,流脑,风湿性腰腿痛,小儿疳积,鼻衄,结膜炎,乳腺炎,疖肿。

①《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治目赤肿痈,鼻衄;外用治痈疽疮疖,阴囊红肿,乳疮。”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跌打,骨折,伤,痈疖,百日咳,目痛,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炖肉服。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岭南采药录》:“治痰尖瘰疬:麒麟尾9~15g(用鲜品30~60g)加瘦肉适量煮汤服。”

单方应用 《岭南采药录》:“治鼻血:麒麟尾9~15g。水煎服。”

上一篇:麒麟丸 下一篇:中药辞海第四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