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土三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15页(1299字)

【生药】:

采集 6~8月采全草,8~9月挖根,除去杂质及泥沙,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

根含千里光菲灵碱(Seneciphylline)。

参考文献 CA 1964;61∶15034a

【药理】:

本品所含千里光菲灵碱对大的离体肠管有较强的解痉作用。

参考文献 CA 1965;62∶3266h

【药性】:

性味 淡,温。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 跌打损伤,瘀积肿痛,痈疮肿疡,乳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跌打损伤:土三七9g,浸酒擦伤处,不拘次数。”

异名 菊三七、天青地红(《中药大辞典》),野青菜(《贵阳民间中草药》),山青菜(《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状千里光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 菊状千里光Senecio laetus Edgew.(Senecio chrysanthemoides DC.)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不分枝或有花序枝,被疏蛛丝状毛,后脱落。基生叶和下部叶具柄,叶片卵状椭圆形、卵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8~10cm,宽3~7cm,顶端钝,基部微心形至楔形,不分裂或大头羽状分裂,侧裂片1~4对,具齿,纸质,表面无毛,背面被疏蛛丝状毛,羽状脉;中部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22cm,宽2~7cm,大头羽状浅裂或羽状裂,全缘或具不规则锯齿或细裂,基部具耳,半抱茎;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羽状深或浅裂或具羽状粗齿。

头状花序排成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钟状,具外层苞片,线状钻形,长2~3mm,总苞片草质,10~13枚,长圆状披针形,具宽膜质边缘;舌状花10~13朵,黄色,舌片顶端具3细齿;管状花多数,花药长约2mm,基部具钝耳。

瘦果圆柱形,冠毛长约4mm,污白色、麦秆黄色或淡红色,有时舌状花瘦果无冠毛。花果期6~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571页.图655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2300m的山谷、路旁或山顶草地或灌丛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分布。

上一篇:土人参叶 下一篇:土大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