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还魂草
书籍:中药辞海第一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289页(515字)
【概况】:
基源 为酢浆草科感应草属植物分枝感应草的全草。
感应草属全世界约70种,中国约4种。
原植物 分枝感应草Biophytum esquirolii Lév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20cm。
茎单生,常有分枝。
双数羽状复叶,多数聚生于枝条顶端,具小叶8~14对,小叶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稍偏斜,上端小叶长10~13mm,宽4~8mm,两面被有疏柔毛。
聚伞花序排列成伞形花序状,顶生;苞片小,披针形;萼片5,披针形;花瓣5,黄色;雄蕊10,分2轮着生,花丝分离。蒴果椭圆状倒卵形,短于宿存萼,开裂后果瓣与中轴分离。
生境与分布 生于疏林或灌木林下。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亚、非、美三洲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临床应用】:《新华本草纲要》:“大还魂草全草入药,具有安神镇静,散瘀止痛,收敛止血的功能。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跌打损伤,咯血,外伤出血,带状疱疹等症。”